当前位置:

大成桥镇灾后重建全线挺进

编辑:陶湘 2017-07-28 10:00:24
—分享—

已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项目67个,79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龚再蓉)7月26日,大成桥镇二泉村五组上茶花塘,9名村民顶着炎炎烈日,忙着进行外堤护砌。该水毁工程修复后,不但可保证当地90多亩农田的灌溉,还能使5户村民的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

截至26日,大成桥镇已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项目67个,其中修复水毁河堤17处2000米,修复水毁渠道7处1500多米,修复水毁河坝7处、电排21处、骨干山塘15口。同时,79个水毁工程修复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镇党委书记彭海华表示,洪灾过后,就全镇水毁工程项目的修复,按照分级负责的方式统筹实施。不管是哪一级负责的项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都是及早动手,紧密结合洪灾过后的抗旱工作,抢抓建设进度,抓严质量监管,抓好技术指导,齐心协力掀起灾后重建热潮。

项目名称:玉堂江1900米河堤

修复进度:7月14日动工,预计8月中旬竣工

群众点评:“河堤比原来更宽更高,肯定更牢固,还能通车,以后作田更方便。”——大成桥村玉和片二组村民易冬华

大成桥村玉堂江新建河堤正在不断延伸。

7月26日,位于大成桥镇大成桥村的玉堂江河堤修复工地上,施工人员再次接受高温“烤”验。11时多,工地上的气温即已接近40℃,人在太阳底下站五六分钟便大汗淋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0多名施工人员操作3台挖机、1台压路机和15台运土的工程车,在施工现场忙碌着,而新建河堤正向着沩江延伸。

玉堂江系沩江支流,是大成桥镇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上面建有玉堂桥。此次罕见洪灾,令这条河道的河堤严重受损,多处地段被洪水冲毁。7月14日动工修复的水毁河堤项目,总长度1900米,上至凤山桥,下到沩江入口。至26日,已有1000米完成填土和压实等施工。“严格按技术要求施工,每填30厘米就用压路机压一遍。”现场施工负责人表示,新修河堤面宽4米、底宽12米、高4米,总填土量达8万立方米。完成填土压实等操作后,再对基础进行护砌。高温天气来临后,施工人员都是每天清晨6时出工,晚上加班到10时,确保河堤在8月中旬如期竣工。

“河堤比原来更宽更高,肯定更牢固,还能通车,以后作田更方便。”在河堤修复现场附近,大成桥村玉和片二组59岁村民易冬华今年种了12亩水稻。他告诉记者,原来的河堤不到2米高,堤面宽度也在2米左右,河堤旁是一大片水田。多年来,当地村民一直盼着在这一带修一条公路,以方便生产生活。此次,新河堤竣工后,村民们的夙愿随之成为现实。新河堤的建设,占了旁边一些水田,有的还是青苗田,但没有哪户村民提出要补偿。“让一点田出来,能保住更多的田,划得来。”村民曾立新表示,这是大家共有的想法,都盼着早点把河堤修好。当天,他正在给自家的8亩晚稻抽水。

据大成桥村党支部书记徐兴介绍,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该村党员干部群众重建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水毁工程修复扎实推进。到7月26日,全村已完成5处沩江河堤修复,总长度600多米;修复电排3处,水渠1500多米;恢复沙压农田30多亩。

项目名称:鹊山村稻虾基地

修复进度:7月2日动工,7月4日完工

群众点评:“在自然灾害面前,能够自救的就要尽快自救。”——鹊山村双丰组村民娄阳凯

鹊山村沩江河堤正在处险加固。

鹊山村新型职业农民谢强正在稻虾基地巡查。

7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大成桥镇鹊山村的稻虾基地时,29岁的谢强正在自家基地察看水温等情况,在他身后有一群数十只的白鹭。谢强称,这些白鹭已在基地安家落户,见证着当地生态种养业的发展。此次洪灾过程中,他家的基地围堤一处决口。7月2日,这处决口便被堵住,恢复了原状。7月9日,他家所承包的48亩水田全插上了晚稻。洪灾过后,他还捕捞了1吨多虾上市销售。“在洪水中跑掉了一些虾,但今年养虾还是赚了10多万。田里应该还有上千斤种虾。晚稻收割后,就要自己培育虾苗,今年的虾苗是从外面进的,明年的效益应该会更可观。”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年轻的新型职业农民算起了收入账。

鹊山村的稻虾基地有1000亩,目前由13个大户经营。宽2米、高2米多的围堤,是这一综合种养基地的重要基础设施。此次洪水,使700多亩基地被淹,冲毁基地围堤1000多米,致使大量已经能够上市的小龙虾跑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万元。7月2日,该村便组织3台挖机和15台农用车取运黄土,抢修水毁工程。至4日,1000多米围堤全部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双丰组村民娄阳凯今年32岁,所承包的稻虾基地面积达102亩,在此次洪灾中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7月12日,他向自家的基地补投了3000公斤虾苗,以抢养一批小龙虾上市。进入高温季节后,只要注意把加水、增氧等管理工作做到位,小龙虾的食欲更旺,生长速度自然会加快。在补投时,娄阳凯特意选择了个头大的虾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半个月时间过去,这些小龙虾的单尾体重普遍达到了0.4公斤,已经能够上市销售。“在自然灾害面前,能够自救的就要尽快自救。这批虾出得好的话,能赚七八万。”根据他的规划,8月初气温将回落,到时便可以把这些小龙虾集中上市销往广东,然后立即抢插晚稻。根据与相关公司签订的协议,基地种植的有机稻谷,每50公斤的收购价比普通稻谷要贵100元,将带来良好的效益。

在稻虾基地迅速开展灾后自救、恢复生产等工作的同时,鹊山村的其他灾后重建工作也在着力推进。7月6日,位于该村米沙组的峨山大坝80米长围堰修复工程竣工,使大成桥、资福、双凫铺三镇1.2万亩水田的灌溉重获保障。从7月3日起,该村组织人员和设备对境内2.6千米长的沩江河堤进行全线处险加固。至26日,已加固黄土2000多车。“估计再过一个月,整个工程就可以完成。”村党支部书记陈剑告诉记者,去年,村上组织进行了一次全线处险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年的特大洪灾中,2600米沩江河堤虽然出现了4处总长800多米的滑坡,但没有造成一处决口,使全村的灾情大大减小。

项目名称:颜泉组110千瓦电排

修复进度:7月26日动工,预计8月8日前重新投入使用

群众点评:“一起加把劲,想办法使它快点上水,搞好灾后农业生产。” ——成功塘村颜泉组村民谢华

成功塘村颜泉组110千瓦电排动工修复。

成功塘村沩江河堤修复现场。

7月26日,沩江河道内,大成桥镇成功塘村颜泉组110千瓦电排修复工程正式动工。此次特大洪灾,使这座大型电排严重受损,泵房被冲得无影无踪,电机和水泵等设备长时间浸泡水中。当天,丁师傅在施工现场操作挖机清理基础。从7月4日起,他一直驾驶挖机在成功塘村水毁工程修复现场作业,每天作业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

颜泉组村民谢华今年42岁,他的家就在沩江边,是离110千瓦电排修复工地最近的住户之一。见电排修复工程正式动工,他连忙赶到现场, 准备参与建设。“一起加把劲,想办法使它快点上水,搞好灾后农业生产。”洪灾过后,他家立即开展生产自救,受淹的7亩烟田已全部种上晚稻。电排是当地农民灌溉农田的重要设备。此次洪灾中,成功塘村有8座电排受损。至26日,经过抢修,其他7座电排都已恢复使用,为当地6个组村民解决了灌溉用水难题。

颜泉组110千瓦电排垂直扬程28米,灌溉农田2000多亩。与这配套的,还有2300米干渠和数十口山塘。平时,这一电排所抽的水,就通过渠道注入这些山塘中蓄着,再根据实际需要灌溉各处农田。根据规划,在清理好基础之后,先建一个3米长、2米宽的混凝土沉台,用来安装水泵、电机等设备,使之能够尽快上水。按照目前的进度,该电排重新投入使用的目标,将在8月8日前完成。在此之前,相应山塘能够基本保证那些农田的灌溉用水。

早在7月2日,成功塘村就采取组织村民义务投工、安排设备和材料的方式抢修水毁塘基。全村共有11口山塘受损,至26日已修复7口。与此同时,5处河堤决口也已修复3处。“像新泉水库的泄洪渠多处受损,但还能使用,并且现场是灌溉高峰期,我们就安排到水利冬修时再去修好。”村党支部书记谢建强表示,在此次洪灾中,全村共有32处水毁工程,除现在不适合施工的6处外,其他26处的修复都会在8月底之前完工。

项目名称:上茶花塘

修复进度:7月8日动工,预计7月31日完工

群众点评:“以前买袋饲料都靠抬,这下方便了。”——二泉村五组村民付喜中

二泉村五组上茶花塘外堤保墈护砌快速推进。

从7月8日起,大成桥镇二泉村五组组长尹立兵天天在上茶花塘建设工地上忙碌。7月26日,他又与当地8名村民一道,冒着酷暑砌塘基外堤保墈。此次,洪水将上茶花塘塘基冲出了一个3米多宽的缺口,其修复按照村上提供材料、组上组织村民义务投工的方式进行。在施工现场,尹立兵告诉记者,全组共有140多亩水田,按照每亩2至3个义务工的标准,由承包户对上茶花塘的修复进行投工。由于施工场地比较狭窄,每天安排到工地上做事的村民都是八九名。

上茶花塘的水面有8亩多,所灌溉的90多亩水田内禾苗长势正旺。此次修复,除了把3米宽的缺口修好之外,还对四周进行整坡,通过砌外堤保墈等方式将塘基加固加宽。“对面5户人家,以前买袋饲料都靠抬,这下方便了。”当地村民付喜中已是82岁高龄,老人为公路马上就能通到村民家门口而感到由衷高兴。由于年久失修,上茶花塘的塘基越来越窄,尹红兵等5户村民有东西运进运出,都有一段距离靠人力解决,以致稻谷收购价都要比塘这边的村民低2元/百斤。此次修复工程竣工后,塘基将达到4米宽,能够把两边的公路交通串起来。

上茶花塘塘基外堤保墈长85米、高5米。保墈砌好后再填好土,修复工程便基本完成。估计再过5天,这口骨干山塘就能重新蓄水。“大家齐心,动手得早,下面的田不会干旱。”80岁老人尹友明乐呵呵地说。

像上茶花塘的修复一样,村上组织材料、组上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是二泉村实施水毁工程修复的一种主要方式,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到目前,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全村村民的义务投工总量已接近2000个。”村党支部书记刘猛介绍,在该村,洪灾使12口山塘、9处河堤、3座电排和两座河坝受损。这些水毁工程的修复已全面启动,目前,两口山塘和4处河堤的修复已经竣工。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