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丽乡村正在“水后重生”

编辑:陶湘 2017-07-27 09:57:20
—分享—

——记者走访流沙河镇,解读灾后重建的加速密码

图为流沙河镇加速灾后重建现场。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文/图 记者 张禹 小范婷 实习记者 张奇涛)一场超乎人们想象的洪灾,打乱了宁乡人原有的生活节奏,而在抗洪救灾中昂然而起的不屈精神和拼尽全力的工作状态,激发出灾后重建的强大动力和必胜信心。昨日,记者走访了流沙河镇,希望从一个个“水后重生”的美丽乡村之中,解读其在灾后重建中迸发加速度的成功密码。

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这里感触最深的就是,干群一心团结互助,村民们勤劳朴实,四处都可以看到奋力进行灾后重建的热潮。”作为县驻流沙河镇灾后重建工作指导组副组长,县委办副主任潘志武介绍,虽然流沙河镇遭受了严重损失,但人们的精气神没有被打倒,全力以赴投入到灾后重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市公路局、市工商局领衔的市派工作组来了,由县委办、县信访局、县国税局、县烟草局以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宁乡县支行担纲的指导组来了,社会各界支援的物资、善款也来了。镇里的干部迅速行动,走村进户“一问四讲”,摸清受灾受损的底数,13个村(社区)台账清晰,干部们挂图作战,明确了进度、时间和责任人,给村民的生产自救提供了路线图。同时,镇上资金调度有力,因地制宜进行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各方人力物力,为灾后重建提供了信心和基础。

在合兴村部,两张大图表占满了墙面。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县人大代表文科初介绍,灾后重建组织机构表公示了领导小组名单、应急救险队花名册,其中的党员突击队、工程处险队、义工队从受灾时成立以来,一直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另一张图表则汇集了灾后重建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对于每一处毁损都有详细的记录,并标明了修复方案和预计恢复时间。“这样的挂图作战,一方面可以责任到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群众的监督。”

“通过实施分级负责管理,尤其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目前镇上的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和记者握手后没有多余的寒暄,带着实干者的雷厉风行,流沙河镇党委书记成亮就又踏上了去往村组巡查的行程。

镜头一

“在我们村上,身为党员是一种公认的荣誉,担任村民小组长则是一份责任。作为党员,就是要以身作则,绝不能喊苦叫累!”上衣还留着道道泥痕,卷着裤脚站在堂屋里,合兴村陈家湾组62岁的村民陈霞肆朴实地笑着。

这位当过兵、党龄近30年的汉子,看上去身板硬朗。他家靠着两口子的日夜劳作,没有向村组求援,已经将山上冲下来近两米高的泥沙从房后运走。同时,他还开着自己的小货车,帮忙村上运送沙石杂物,每天一干就是上十个小时,而自家房前屋后的淤泥还没来得及清理干净。

冲在最前线守在最险处,确保群众安全放在首位

此次洪灾中,流沙河镇13个村(社区)全部受灾,全镇80%的人口受灾。5条省县乡主干道均受重创,乡村公路中断损坏315处。冲毁桥梁87座,涉及4条重要河流的13座桥梁全部丧失交通功能。水稻受损面积19000亩,烟叶绝收受损3640亩。此次洪灾给该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9亿元,相当于该镇近四年的财税收入。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救援过程中,流沙河镇把防汛抢险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在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各镇村干部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奋战在抢险第一线,紧急转移群众4525人。面对道路交通多处发生塌方、堵塞等情况,镇党委政府立即调动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抢修和临时补救,仅3天时间就确保了全镇交通干线工作的通畅。

与此同时,镇上第一时间安排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卫生院、乡村医生、公卫专干237人,对灾区10599户群众家中进行全面消毒、防疫,对饮用水源和公共区域多次消毒。畜牧站加强了污染治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镜头二

“现在雨势越来越大,您这个房子有危险,我们是来帮助您转移的。”“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1969年、1998年的洪水都挺过来了,我不走!”7月1日晚6时,数名镇村干部齐聚合兴村沙塘组五保户陈月桂家中,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劝导,老人仍不为所动。危急之下,4个村干部将老人从土砖房里抬出来送到其侄儿家。

仅仅过了两个多小时,随着后山泥石流的爆发,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陈月桂的房子瞬间倒地。老人感慨万分:“幸亏村干部霸蛮把我抬出来了,不然这条老命肯定就搭进去了!”

迅速有力开展灾后重建,五保户率先住进新房子

“奋战100天,全面完成房屋安置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道路桥梁建设!”灾后,流沙河镇迅速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流沙河镇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方案》《流沙河镇灾后重建“百日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确定奋战100天,圆满完成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任务。

该镇通过4轮摸底、排查、鉴定、筛选,确定全镇全倒户101户、D级损毁187户,确保所有符合重建房屋对象不漏一户。同时,对符合重建条件的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优先开展房屋重建工作,已率先在全县完成第一栋房屋重建。

镜头三

“我原本以为这辈子都住不到新房了,搭帮党和政府,还有乡亲们帮忙啊!”站在新建的白墙蓝瓦房子前,码联村朱家组的独居老人刘志轩喜极而涕。

受这次洪灾影响,老人的三间土砖房被泥石流冲垮,只能暂住邻居家。然而重建房子,对于73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财力都难以想象。在村支两委和热心村民的主动帮助下,从7月10日起动工,仅仅10天,老人的新房子就拔地而起。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