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6月底以来,暴雨洪水肆虐楚沩大地,各级干群奋起抗洪抢险,保卫家园。洪峰过后,广大干群又顶烈日冒酷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是一场宁乡人民心同在、力同使的大会战。文艺家们纷纷用手中的笔为一线勇士们加油鼓劲,用真情和激情记录时代。本报再次刊发一组抒写抗洪救灾的诗文,与读者们一起分享。
7月4日,我生日的那天一大早,我的孪生哥哥打电话过来,说母亲要我回家过生日。其实在这次的洪灾中,家里也被淹了,7月1日整整一个晚上,我们家的一楼有一米多深浸泡在水里。第二天下午,洪水刚刚退出回家的路,我就开着车往家赶。
我小心翼翼地把车开回家里,哥哥和嫂子正在清洗房子的墙壁和地面,收拾被洪水泡坏的家具,母亲在满是泥浆的地坪里把柜子里的衣服翻出来晾晒。所幸的是,我们村上还有地势较高的位置,先天晚上,母亲和哥嫂便搬到了堂哥家。母亲见到我回来,很是高兴,只是说家里喝的水都没有了,要喝水就要到堂哥家里去;哥哥把那些毁坏的书桌、床扔了出来,说要买新家具了……
每年我们兄弟俩的生日,母亲都要准备一桌好菜,今年虽然遭灾了,但天性乐观的母亲仍没忘记这个特殊的日子,要为我们俩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这一次,我们公司虽然没有遭受洪灾,但从7月1日停供自来水以来,就被迫停产,那一场大雨还冲坏了我们正在修建的下水道,工作上的事情还多着呢,我只好告诉母亲,不能回家过生日了。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我坐在窗前翻看着手机,“大美宁乡”作者微信群里正热闹着呢。7月3日上午,在广州工作的龙田才子肖和君先生发起在广东的宁乡人为家乡灾民募捐,“大美宁乡”编辑尘埃姐立即响应,仅一天时间,便在作者、读者群募集善款近6万元。7月4日下午便购买了灾区急需的物资,菲萍、尘埃、秋风、镌子等县作协骨干、“大美宁乡”读者带着作者、读者的深情厚意,奔赴青山桥、龙田、流沙河等边远灾区送去了诚挚的慰问。
这天下午的活动非常顺利,当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他们说:“你们不知道呢,你们送了这些东西来,我们就能活命了。”第二天计划着再去其他十多个乡镇,但车辆还没有着落,尘埃姐正着急呢。我忽然想起这两天楼下的停车坪里多了几辆皮卡车,便在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问了一句:“各位好邻居,哪位有皮卡车出租吗?明天要送救灾物资去灾区。”消息刚刚发出,就有一位微信名“坚持”的邻居回复:“我有,但不出租。”我又问了一句:“莫非您愿意献爱心?”“坚持”马上答复:“愿为家乡的救灾尽微薄之力。”于是,我赶忙添加他为好友,进行交流、沟通。
原来,“坚持”姓王,是一位在贵州有公路施工项目的老总,这段时间回家休假,其实他早就在业主群里发布了愿为救灾提供皮卡车的消息。我往楼下一望,有一辆白色的皮卡车正停在那里,那正是王总的车辆。于是我们相约在楼下见面,我走到他的皮卡车前时,王总和他的妻子已在那里等候。我握着王总的手,这是一名精明能干的中年汉子,我忽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们的家乡虽然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但有王总这样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人们,我苦难的家乡,又是何其的有幸!王总还告诉我,他正在联系几个老板,筹集款项,过几天到灾区去进行对口支援。
这是一个祥和的夏夜,凉风习习的吹拂,天上有一轮明月,月亮边上还有几颗明亮的星星,小区的路灯柔和地照射着路面,我和王总夫妻正聊天的时候,他们的儿子,一个才十七岁的小帅哥——王度,刚从广州旅游回来,王总见到儿子回来,便说道:“伢子,明天跟爸爸一起去支灾哦。”小帅哥二话没说,一句:“好嘞。”便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我刚刚起床准备去上班的时候,又朝楼下望了望,王总正启动皮卡车,他儿子正打开副驾驶的车门,已经向灾区出发了……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想着,明天,我应该与他们同行!
作者:朱顺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