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灾后清整,城管人勇挑重担

编辑:陶湘 2017-07-12 10:08:54
—分享—

县城管局助力灾后重建系列报道之二 

路面大清扫。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冯华 唐胜华 记者 刘汉光 实习记者 喻恩来

6月22日至7月1日,一场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宁乡,楚沩大地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洪救灾斗争中,县城管局全系统动员,迅速投入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战役。在6月30日至7月2日连续两天两夜的紧急救援中,该局成功将530多名被洪水围困群众安全转移,践行了“人民城管为人民”的承诺。

7月2日上午,洪水尚未完全退去,一线救援人员尚未全部撤回。在县城管局的会议室里,已经在洪水里连续奋战两天两夜的全体局班子成员,来不及换上一身干衣,扒上一口热饭,又开始部署新一轮战役。

主动担当 全城大清整

“作为城市管理者,为市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转换工作模式,迅速投入到过水街面的清理、清扫、清洗中去,并要在这项工作中担当主力,走在前列。”县城管局局长丁新军要求,宁乡城管要主动担当,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迅速投入到灾后环境清整这场新的战役中去。局党委召开会议,明确各中队以属地原则,由中队长为总负责人,统筹安排中队人员全部上岗,根据辖区内内涝点和溪渠数量,把人员安排到各点上,各点上明确具体责任人,重点做好群众安全引导和协助街道、部门开展后续工作。渣土办主任蔡洪波调度渣土公司,安排垃圾清运设备、车辆和人员支援城区各路段、路口、节点冲洗任务。环卫局安排机械清洗清扫,安排保洁公司清理城区垃圾,确保灾毁后续工作有序开展。

局党委的部署在会后迅速传达到全系统干职工当中。大部分已经泡在水里超过24小时的队员来不及片刻休息,迅速转换工作重点,拿着扫把、扛上铁锹,走上被洪水肆虐得一片狼藉的街头,投入到了街面环境清整这新一轮的战斗中。

从7月2日至10日,该局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形式,全员投向街道、小区、市场,对过水场地开展全面清整。每天出动队员200余人次,出动环卫工人1600余人次,出动各类机械设备360余台套,累计清理垃圾10万余吨,并让被水淹的杉木桥市场在48小时内实现重新营业……一串串数字,无不展示着宁乡城管人勇挑重担,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

2日中午,肆虐的洪水开始逐渐退去,城区沿江沿溪的街道、学校、市场、商场,基本都处于一种杂物满地、淤泥铺路、设施损毁的瘫痪状态。该局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杂物、清除淤泥、清洗路面,尽快让道路恢复通行、让商铺恢复经营,防止发生次生灾害,让城市恢复活力迫在眉睫。

为了加快垃圾清运进度,县城管局党委积极和市城管局协调,请求支援。7月5日,市城管局副局长胡刚带领300余人,180余台垃圾清运、街道清洗机械和车辆赶赴宁乡。局党委指派蔡洪波迅速与市局对接调度,将支援力量精准投入到城区灾后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中。

在此后的连续几个日夜中,县城管局全系统除了正在执行其他抢险救灾任务的人员,全部上路,和市城管局支援力量一起,在楚沩路、白马大道、八一路、步行街等城区主次干道和商业大街,八一、凤形、正农、金南等受灾社区,杉木桥市场、滨江小学等公共场所开展清扫、清运、清洗等工作,不分昼夜,不分晴雨,直至所有作业面恢复灾前卫生秩序。

与此同时,该局还根据任务要求,突出了一系列重点区域的清整。步行街及周边区域商户集中,货物集中,人员也集中,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淤泥清理干净,将杂物清理出去,将环境清扫到位,让受灾经营户尽快进场清理门店,确保早营业,早繁荣,尽最大努力减小他们的损失。2日,市场服务中心共调度铲车5辆、小四轮垃圾车10辆,以及5台洒水车,发动市场服务中心干职工近百人,在步行街主街及支巷开展集中清整。经过一整天的奋战,当日共清运垃圾58车,清洗地面40000多平方米。由于清整工作量大,局纪检组长罗文斌带队陆续投入200余人次和多台设备支援步行街区域清整。

3日,副局长黄献文带领30名城管队员组成的应急分队,赶赴沙河市场协助处置灾情,在秩序维护、垃圾清运、救灾物资分发中当尖兵打头阵。

4日上午,在获知滨江小学家长群发动教职工、家长学生一起对校区进行大清整的消息后,副局长刘爱军带领40名城管队员,协调渣土公司义务清整力量提供渣土清运车3台、铲车1台、卫生员40人前往滨江小学支援,共清运垃圾20余车,清洗课桌300余张,对整个教室、操场地面进行冲洗消毒,校区卫生环境秩序基本恢复。紧接着,这些队员来不及休息,马上又投入到对八一路的全面清整中。经过多轮次的清理、清扫、清洗,到晚上11时,八一路又恢复了昔日的干净整洁。

5日下午5时,根据县环境卫生大攻坚的工作要求,局党委组织72名城管队员分赴全县36个重要险情小区协助小区开展灾后环境大清整,与县直各单位部门、小区物业、志愿者、居民和当地街道、社区等力量并肩作战,疏导车辆,调试设备,清扫冲洗,很多同志又是忙碌一个通宵。局机关其他同志也全员上岗,分赴各街道,在南苑、八一、香山等社区,在步行街、朝阳街、二环南路老黄材路口、正农古街状元楼、二环南路、仁福珍洲沙堤组、金亭路及背街小巷等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垃圾清扫、过道疏通、消毒等灾后清整工作,大部分人员都是通宵作战。

从2日开始的环境卫生大攻坚战斗,城管局200余干职工全员上岗,以“白加黑、五加二、雨加晴”的工作精神,全部投入到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市场、沟渠、临街店铺等处的“三清”战斗,在不分昼夜、不计辛劳的持续作战中体现了昂扬斗志。同时,该局还组织民工人力200多人,广厦园林、志伟苗木等公司志愿者150余人,调度县渣土公司志愿者300余人,160台渣土车投入到主要道路的清整。共清扫清洗面积30余万平方米,清运垃圾4200多台次、近3万吨。保障垃圾场修路片石200余车,共计3000立方米。

在集中力量对过水街面进行清整的同时,该局始终没有放松对未受影响城区的管理,一环路、二环路、春城路、新康路等区域秩序井然,干净整洁,始终保持了文明城市的创建标准和要求。

勇挑重担 10万吨垃圾大清运

“我是4日晚上接到通知去垃圾场的,棉口罩都不知汗湿了几十只,那里除了让人窒息的气味,几乎没有一丝风。”城管局政工科的肖礼军从7月4日开始一直奋战在仁和垃圾场,他说那里的标签原本就是臭味,加上7月2日以来源源不断运向那里,经水一泡,经太阳一晒,变质发臭的一车车垃圾,其环境之恶劣想想都不是个能长时间呆下去的地方,但在副局长黎艳阳的率领下,该局20多人却一直坚守在现场,最长时间的有6天,最短时间的也有两天以上。

据记者了解,仅7月2日到6日,仁和垃圾填埋场共倾卸垃圾就达8600余车,平均每天1450车,几乎是不到一分钟要倾卸一车垃圾,仅前三天垃圾填埋场消纳垃圾就将近8万吨,相当于平常6个月的垃圾量。最紧张的时候,排队等候倾倒的垃圾车长达1公里。在这些天中,县城管局城管队员、环卫工作人员及仁和垃圾场作业人员在高温、灰尘、恶臭、污泥乃至病毒肆虐中,24小时作业,优化进场调度方案,克服了车辆和机械故障、交通事故易发、场内道路交通瓶颈、垃圾倾卸作业面不够等一个个难题,保证了垃圾场的正常运转,高效调度和指挥,保证了高峰期垃圾场的倾卸量能达到1分钟2车以上,为全县的迅速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垃圾场的设计是小型垃圾运输车道路,坡陡弯急,对于像长沙城管局支援的大型垃圾运输车辆,就只能单向放行,尤其是一个80度的上坡急转弯,很多车都不能一次转过去,需要好几个进退。每当大型车辆经过此处时,不但会卷起漫天的灰尘,把队员整个都掩盖住,还存在发生交通事故隐患,给现场指挥队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这就意味着现场调度的城管队员每天都要在泥浆飞溅、尘土飞扬、臭气熏人,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环境中24小时坚守,包括吃盒饭、休息也是在这里。”副局长黎艳阳告诉记者。

由于垃圾量大,工程机械紧缺,为了确保前往填埋场的道路畅通和车辆进出安全是最紧要的工作。7月3日,一辆载着达30吨泥浆和杂物的车在转弯时,由于后挡板突然掉下,使大部分泥浆杂物倾泄到路面。如果不及时清理,就意味着进去的车出不来,过来的车进不去。“当时泥浆里夹杂的都是一些装修材料,包括瓷砖和大块的石膏板等,随泥浆吸附在路面,都是我们用手一块块扳起来,搬出去的。”餐厨垃圾管理中队长朱宏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10多名现场人员紧急行动,用手搬,用铲锹,虽很快就将道路抢通了,但好几个人的手都被瓷砖划伤流血。

据统计,从7月2日到6日,仁和垃圾场共接受垃圾超过10万吨,紧急调度设备,作业面也由一个增加到了四个,有效提高了消纳能力,减少车辆排队时间。截至目前,全城清理出的垃圾仍源源不断的运向那里,现场工作人员仍奋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

冒着高温扬尘恶臭调度车辆。

走在前列 杉木桥市场率先恢复营业

在本轮洪涝灾害中,杉木桥市场作为宁乡城区最大的农贸市场,平均水深达1.5米,280多家商户全部受灾。由于农贸市场能否正常营业,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局长丁新军对此十分重视,专门前往市场了解灾情,指示要主动作为、不等、不靠,迅速投入灾后自救工作。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让市场恢复营业,县城管局市场服务中心全体干职工从7月2日上午开始,取消所有休假、请假,迅速开启24小时灾后重建模式。7月2日下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即把所有商户动员起来,对受损货物进行清理,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人员则进行消毒杀菌等工作;3日,组织40多人,动用铲车3台、小四轮拖垃圾车13辆,共计清运垃圾80多车,市场水电当晚全部恢复。4日凌晨,市场开始恢复熙熙攘攘的活力。

“我们中队大约有一半女性,2日那天晚上我们全体人员都清理了一个通宵,女同志在灾后清扫工作中还休息了几个小时,男队员几乎是上了一个48个小时的班没休息,第二天有的直接就被调去了其他岗位执勤。”杨琼的眼角泛着泪花,“我们中队有一个叫刘征的同志,住在白马桥街道东一街,自己家里受灾严重,中队值班的时候,他义不容辞地跑了过来。”杨琼说,在手机计步软件里,每位队员每天差不多要走30000步,很多人脚掌上长出了水泡。正是这种拼搏的精神,杉木桥市场才创造了城区受灾市场第一个恢复营业的奇迹。

“杉木桥市场能在7月4日重新开门营业确实是一个奇迹!”很多市民在进入灯火通明、井然有序的市场买菜时,都不禁发出感叹。据市场服务中心刘杰介绍,除了杉木桥市场,步行街的清整也在局主要领导的亲自调度下,得以迅速推进,从2日到7日,该中心共出动1500人次,启用铲车40台,清运垃圾4320车。

步行街

【清整前】

【清整中】

【清整后】

 

东区市场

【清整前】

【清整中】

【清整后】

 

滨江小学

【清整前】

【清整中】

【清整后】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