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凫铺镇16小时建起一座便桥,6天实现全镇“四通”
□本报记者 小范婷 实习生 龙汕
受灾人口23398人,水渠冲毁约34600米,农作物受灾面积30000亩,公路中断74条,10座桥梁被无情的山洪冲毁……在这场洪灾中,双凫铺镇损失惨重,但双凫人没有被灾难吓倒,他们在风雨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有条不紊投入到灾后重建中。
面对灾情,双凫铺镇党委、政府抢时间、赶进度,不等不靠,实行党政领导、机关干部联村包村制,深入村组,做好村民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并迅速组织群众开展灾后重建、生产自救,有序恢复水毁工程、基础设施,确保了全镇群众灾后生活稳定有序。截至7月7日,全镇恢复通车、通电、通水、通讯,再次刷新了“双凫铺速度”。
干群合力16个小时建起一座便桥,1800多村民出行有了保障
“山洪把我们赖以出行的峡山桥冲毁了,村民们个个都非常着急。多亏镇、村干部舍得碰,带领村民连续奋战16个小时,及时修建好了一座便桥。这下出行又和之前一样方便了!”7月10日,双凫铺镇简桥片村民老陈牵着两岁多的小孙女迈着轻快的步伐,行走在峡山桥便桥上。说起镇、村干部昼夜奋战修建便桥方便群众通行一事,老陈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
此次洪灾造成回龙山村多处道路和桥梁被冲毁,其中作为简桥片唯一进出通道的峡山桥也被山洪冲垮,给1800多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物资运送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尽快恢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从7月5日7时至当晚11时,在镇人大主席戴文明带领下,回龙山村支村两委带领党员群众经过16个小时的全力奋战,在峡山坝上建起了一座新的便桥。
“当时水很深,到了齐腰的位置,水流也非常急,组长周军武带领我及几名党员泡在水里协助固定涵管,没一个人叫苦喊累,只想尽快把桥修好。”说这话的是回龙山村老屋湾组村民张小平。在这次洪灾中,他的房子被洪水彻底冲毁,但他顾不上抢救财物,便迅速投入到修桥的任务中。“我觉得我也没做什么,房子倒了可以再建,那个时候最紧要的是1800多村民的出行!干部得力,作为群众也理应要出点力!”面对记者的称赞,张小平憨厚地笑了笑。
大灾面前有大爱,众志成城度难关!回龙山村支部书记严红亮告诉记者,这次修桥得到了村上党员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 不少懂水性的群众都主动申请下水作业,这也是便桥能够如此快速修建完毕的一个重要原因。
2600余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受灾孩子们有了心理辅导师
整洁宽敞的教室内,几名孩子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欢乐的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这是记者7月10日在双凫铺镇麦田中学避险安置点内看到的温馨一幕。
洪灾发生后,双凫铺政府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为首任,迅速转移受灾群众,按就近就便原则,根据汛情及上级命令迅速转移受灾人员。目前双凫铺共设置有9个灾民避险点,其中麦田中学为镇集中避险安置点,集中安置及分散安置灾民数总计达2600余名。值得一提的是,紧急安置完灾民后,双凫铺镇政府考虑到麦田避险点内受灾小朋友身心健康的问题,于第一时间招募了近20名爱心志愿者为受灾小朋友进行心理辅导。爱心志愿者们通过带领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绘画、唱歌等,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走出洪灾阴影。“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希望我们的活动可以安抚受灾小朋友们幼小的心灵,不让此次灾难在他们内心留下阴影。”避险点内,一名正陪着孩子们绘画的微马五队志愿者介绍道。
据双凫铺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贺朝前介绍,目前避险安置点内灾民的基本生活已得到有效保障。饮用水、食品、防暑、防蚊药品每日配送一次,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凉席、空调被等基本生活用品也已落实到位。同时,各方爱心人士也源源不断地为避险点内的灾民送来了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另外,为了让安置灾民享受到更惬意的生活,镇政府甚至连夜组织电工师傅在麦田中学操场上安装了路灯,方便群众夜晚纳凉、跳广场舞。“住在这里很方便,方方面面都有保障,政府为我们想得很周到!”谈起这几日在避险安置点的生活,麦田村村民刘大爷露出满意的神情,他表示待家中清理干净后,将尽快投入到灾后生产自救中去。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