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队正在对黄祖沩公路祖塔村段路基加固。本报 实习记者 刘其洁 摄
□本报实习记者 刘其洁
“我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交通部门的连夜抢修,我们连菜都买不了。”昨日下午,沩山乡祖塔村村民卢建向记者讲起7月1日那场洪水时仍心有余悸。
洪灾直接导致黄祖沩线路中断,同时全县50条县乡道路受损。目前,受损道路已全线抢通,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预计今年10月底前完成县乡道的重建任务。
一声巨响,路面坍塌
卢建家门前是连接黄材、祖塔、沩山三地的黄祖沩公路,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卢建在自家开了个小餐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日8时许,经过洪水的肆虐的黄祖沩公路不堪重负,卢建听到一声巨响后迅速冲出屋外,如他所料,路塌了。卢建眼睁睁地看着60多米长的路基塌了下去。
“像地震一样。”卢建告诉记者,9米多宽的路面三分之二被悬空,黄祖沩公路完全中断。据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文斌介绍,黄祖沩公路全线24公里,共有23处塌方,像祖塔村路段这样严重损毁的共有9处。然而,该公路不仅是进入沩山景区的旅游公路,更是打通宁乡西部乡镇的交通要道,一日不通,里面的群众就一日出不来,救援物资也进不去。
道路坍塌后,县交通部门立即调运30多台机械进行紧急抢修,经过连夜奋战,3日晚正式抢通。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黄祖沩公路祖塔村路段,不时有装有救援物资的车辆缓慢通过,铲车、压路机、挖机仍在对路面进行加固。卢建的餐馆内,几名工人正在吃中午饭, 卢建则用早晨从黄材集镇买回来的茶叶泡了杯茶,领着记者在他的餐馆内转了转。
"茄子、蒜、辣椒......这些都是我早晨买回来的。"卢建指着厨房的食材说,如果路不通搞不好这几天都要停业。再走到屋外,看着正在加固的道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卢建心里松了一口气。
一线坚守,全线抢通
黄祖沩公路损毁只是我县公路损毁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仅交通运输局管养的50条县乡公路中,就有34条受到不同程度水毁,32条线路中断,出现大量塌方、积水、沉陷、冲垮等灾情,其中有17条公路水毁情况严重,水毁工程量达39万立方米。
在黄祖沩公路祖塔路段施工现场,县交建投公司副总经理刘茂阳正率领其团队在加固路基。7月2日晚,凭借5台挖机、2台炮机、2台装载机、1台推土机、1台压路机、10台运输车辆,7月3日就抢通祖塔路段。另外,7月4日凌晨4时观音岩处险完毕,7月5日凌晨水竹坑处险完毕打通通道,7月6日凌晨2时板桥坑基本抢通,其余地点可保证半幅通行。一个点一个点地推进,经过连续5天的熬夜坚守,终于在7月7日下午黄沩公路全线恢复通行,为灾区救援打通了一条“生命线”。
抢通、加固、提档,这是损毁公路重建必须经历的环节。据文斌介绍,目前全县50条受损县级及以上道路已全部抢通,进入加固环节,加固后的路基将大大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但文斌坦言,要想恢复灾前公路面貌,预估要到10月底才能基本完成重建。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