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洪救灾 他们是最可敬的人

编辑:陶湘 2017-07-09 09:41:44
—分享—

 好镇长 罗集华:心装群众书写忠诚

本报讯(记者 孙新明 通讯员 卢赞荣)暴雨连续来袭,资福镇沩江、乌江两岸全线告急。资福镇镇长罗集华每天都在各个村的重要地段查灾情、处险情。

7月1日下午1时左右,罗集华接到怀有5个月身孕的妻子哭泣着打来电话说,还在坝塘镇南田坪老家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因来不及转移,被困在家中,一直在打电话求救,后来就电话也打不通了,周边邻里也联系不到,而南田坪南坝线基本已被洪水侵蚀,很可能极其危险。可罗集华接到岳父岳母因受灾失联的信息时,该镇合星村段乌江河堤垮塌近1公里,该村大部分地区一片汪洋,水面极速上涨,一天了,也没见水位下降。面对辖区的灾情,罗集华同志容不得多思考一次,转身就投入抗洪第一线去了。

直到7月2日凌晨1点,险情可控,罗集华才想起年迈的岳父母。他脱掉湿漉漉的衣服,用干毛巾随手擦了一下头,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又只身前往南田坪。不幸中的万幸,岳父家中虽被水漫过一层楼,但老人们爬了到屋顶等待救援,到晚上11点,终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成功解救出来。罗集华看到暂时居住在亲戚家的岳父岳母,无限愧疚地对连声抱歉, 取掉眼镜,揉了揉红润的双眼。老岳父拍着他的肩膀说:“我们理解,你肩上的担子很重,要以群众利益为重,我们为你骄傲!”看到老两口转危为安,罗集华同志转身又返回资福,开始又一轮的救灾中。

从6月30日开始,罗集华一直坚守抗洪救灾一线。7月6日,怀孕5个月的妻子张琳拖着笨重的身体,跑来资福镇送衣服,却得知罗集华仍在村上开会。妻子只好放下手中的衣服,转身回去,甚至没给他打一个电话。因为她知道,他的心中装着资福镇所有的受灾群众。

图为资福镇200余名干群在抢修河堤。本报记者 彭凤 摄

好支书 周回龙:舍小家顾大家

本报讯(实习记者 罗希特)7月6日下午1时,烈日当空,在老粮仓镇金洪村一座被洪水冲倒桥墩的危桥旁,一辆挖机正在进行抢修。记者在这里见到了该村党总支书记周回龙,此时他刚刚安排完这里的抢修工作。面对罕见洪灾,这位基层党组织书记不顾自家超市80多万元的货物被淹,日夜在外坚守抗洪救灾一线。

原来,村民家门口的桥由于连日暴雨,桥墩被洪水冲垮,路边的电杆也被冲歪,严重影响到了村民的出行。周回龙马上派来一辆挖机处理现场。“有了情况第一时间就赶到我们这里,把我们疏散到安全的地方,还一直嘱咐我们注意安全,我是打心里佩服书记。”村民感叹道。

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水位上涨,周回龙意识到事态严重,从6月30日下午开始,便组织全村干部开始向各组发布预警。7月1日凌晨,他早早出门,跑去各组了解具体情况,并号召全体村干部到各组走访。

7月1日晚上9时许,洪水猛涨,电话失联,周回龙家在集镇营业的超市被水淹到了二层楼,超市价值80余万元的货物全部被水淹没,但此时周回龙根本顾不上家里,连夜和村干部、联村干部进行巡查,转移危房户和地势低洼户,直到凌晨1点才稍微得空赶往家里。当他到家时,家中已经是满目疮痍。7月2日一大早,周回龙又急忙赶往灾情严重的地方。在退水的那一刻开始,老粮仓镇就开始积极自救。7月4日,周回龙和其他党员群众一齐协助清理双梁路两侧和商家、住户门口的垃圾。

记者在周回龙家的超市见到了他的妻子王寒君,虽然在此次洪灾中损失达100余万元(商品加装修),妻子对他却毫无怨言,“我是坚决支持他的,作为村干部,就应该为村民着想,在一线出力,家里的事情我们来处理。现在村里有人比我们更严重,我支持他全心为村民们服务。”

好主任 张跃明:冒着生命危险救人

本报讯(记者 刘淑兰)7月1日,灰汤镇洞庭村普降暴雨,村域内山洪暴发,山塘沟浚水位急剧上涨。洞庭村地势平坦,处于一片汪洋中。受强降雨的影响,洞庭三组山体松动,出现山体滑坡迹象,住在半山腰的群众随时都有被崩塌山体掩埋的危险。

当日上午10点左右,该组76岁的老人张富贵和72岁的胡桂香在家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致命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自己。村主任张跃明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穿着雨衣,在村域范围内巡逻指导群众转移。当他巡逻到三组的时候,听到张富贵老人在求救,他走进一看,发现张富贵老人家房屋后的山体已经崩塌,雨水夹杂着泥石冲到了老人家的卧室,行动不便的张富贵被泥石和书桌压倒在地,随时有生命危险。

面对老人的求救和随时有可能倒塌的房屋,张跃明犹豫了,但他立即想到“群众选我当村主任,在群众处在生命危险关头,我就应该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张跃明选择从房屋的墙角一步一步进入卧室,小心翼翼地将压在张富贵老人身上的砖瓦清理,迅速将老人背出了危房。随后张跃明将房屋内的胡桂香老人也背出了危房,转移到安全之地。正当张跃明准备将受伤的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的时候,没想到老人家惦记着自己家里的家具、衣服等物资,死活不肯走。时间不等人,险情不等人。“你要命还是要钱?不走也得走!”性格一向温和的张跃民生平第一次向群众讲了重话,并冒着房屋倒塌的危险,第三次进入危房,将老人的衣物等抢救出来。

好党员 张强:党徽在险情处闪光

本报讯(记者 鲁应龙 通讯员 黄剑)“要不是你们,只怕我们已经被埋在下面了!”7月3日下午,煤炭坝镇贺石桥民湾家具厂沉陷点前,该企业多名职工望着塌陷的场景感激地对煤炭坝国土所所长张强等政府干部和部门人员说。

7月3日上午10时30分,县国土局、安监局、沉陷办工作人员在贺石村村部、民湾家具厂2个沉陷点进行现场踏勘巡查时,发现汛情。获悉情况后,张强立即组织部门干部第一时间赶到民湾家具厂开展群众转移工作,经反复做思想工作,直至下午5时,民湾家具厂32名职工终于顺利转移。下午5时30分,贺石桥民湾家具厂内部沉陷垮塌。32名职工被当时的场景吓傻了,纷纷向组织转移他们的政府和国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据了解,张强自6月30日中午起至7月4日,就一直奋战在险情前线,组织部门干部深入富家村陈家冲组地质沉陷区、东山村山体滑坡、煤洪支渠全线、铁树湾氹子河堤、双龙村山体滑坡等灾情险地参与抗洪抢险。连7月1日他家一楼被淹都没顾上,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精神。

好干部 童建明:120个小时坚守岗位

本报讯(记者 刘淑兰)童建明是个50多岁的萌大叔,一张娃娃脸让人一看就很亲切。认真扎实、吃苦耐劳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这次抗灾中,童建明负责全县29个乡镇(街道)的消毒物资发放。7月1日紧急会议后,中心消毒物资吃紧,全县各地多处被淹,交通不畅。童建明急得团团转,到凌晨一点他仍毫无睡意。终于在凌晨快两点,等到了装满消毒物资的卡车驶进了疾控中心,童建明紧绷的心终于石头落了地。他立即组织卸载,忙完已经是凌晨三点.,第二天早上六点他又开始给各乡镇卫生院发放消毒物资。从7月1日到5日,童建明连续奋战5天5夜,除了食堂吃饭,120个小时他都坚守在仓库紧急调度,晚上接收物资,白天发放货品,忙得什么都顾不上。

据统计,这些天,童建明累计接收漂白粉60吨、“84”5000余件、漂白精片400件,共发放漂白粉50余吨、漂白精片392件、84消毒液4000余件。登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全由童建明亲手把关,没有差错。“消毒正是紧张开展的阶段,我怎么能回去休息!”说这话时童建明喉咙嘶哑,满眼疲惫。简单扒了几口饭,一边接电话又一边往仓库走。正是有了童建明和像童建明一样的疾控人,才有了29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物资保障的充裕。

好组长 严仓良:泥石流中勇救老人好组长

本报讯(记者 李先强)严仓良,横市镇望北峰村喻家组组长,此次洪灾期间,他在泥石流中勇救村民,一时间在全村传为佳话。7月7日,记者赴望北峰村采访严仓良时,他仍然坚持在灾后重建一线,组织村民有序领取救灾物资、抢收农作物。

7月1日上午天降大雨,望北峰村喻家组村民,70岁的喻玉兰发现家门前的水渠被雨水冲刷下来的山土堵塞,她没多想,连忙用锄头疏通水渠。上午9时40分,喻玉兰所在位置附近的小山发生泥石流,正在疏通水渠的她来不反应,大半个身子被泥石掩埋。正在排查险情的严仓良闻讯,立即带着自己的女婿,拿起锄头,不顾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危险,迅速将喻玉兰从泥土中挖出来。

上午9时50分,严仓良将喻玉兰救出来后,发现喻玉兰因受伤无法自主行走,右手也骨折了,必须马上送医。但通往村道的桥梁已被冲毁,村道也无法通车。他连忙用竹床制成简易担架,和女婿一起淌着有半个身体高的河水,将喻玉兰抬至村道。随后,他又和其他村民,一同抬着喻玉兰,走4公里村道,送至在省道209等候的救护车上。目前,喻玉兰已脱离生命危险。

好村民 宋春阳:纵身跳入洪流堵管涌

本报讯(记者 孙新明 通讯员 袁学文)连续几日的暴雨,全县雨水向沩江下游迅速汇集,回龙铺镇回龙垸险情告急。

7月1日下午,护堤小组成员宋春阳在回龙铺镇丰收村巡逻时,发现大桥右侧出现了险情,直径约0.5米的大孔不停往外渗水。他果断作出决定,“这是管涌,不是小事,必须赶紧行动。”在河堤边长大的宋春阳明白,如果出现管涌,河水洗空堤坝,河堤决口,将危及上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场和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危急时刻,宋春阳没有半点犹豫,仅仅是绑上一根不足小指粗的细绳就往汹涌的洪水中跳。第一次因为入水太急,脚底打滑,差点被洪水冲走,幸好同伴反应及时,将宋春阳拉了回来。尽管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但是宋春阳毅然地选择再次入水寻找管涌口。

在场的群众被宋春阳的举动所感染,自发地加入到抢险队伍中来。三十多位村民在开始灌碎石、扛沙包,谁都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谁都知道憋紧一口气,就可能会救下许多人的生命。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奋战,管涌被堵住,险情得到控制。特别是宋春阳奋不顾身,始终坚持在水下作业,奋力战斗在抗洪抢险最前沿,冒着生命危险,保住了堤身的安全,也保住了美丽的家园。

向他们致敬

□孙新明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次次挽狂澜于既倒,又一次次救群众于危难。这一幕幕冲锋在前,决战决胜的场景定格为永恒,让我们见证了这些最可敬的人。

总有些画面让我们备受感动,总有些场景让我们永远铭记。如危急时刻纵身跳入洪水堵管涌的宋春阳,从泥石流中勇救7旬老人的严仓良,不顾家里超市被淹、坚守抗洪一线的周回龙以及一心装着受灾群众的罗集华……这些剪影的主角,哪里有危险就冲到哪里,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坚守在哪里。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最真诚的赞美。抗洪救灾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场硬战中,他们用自己的钢铁意志筑起了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坚固堡垒。向他们致敬。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