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建家园 我们万众一心

编辑:陶湘 2017-07-08 11:26:17
—分享—

【县农业局】 助农户生产自救 让损失降到最低

本报讯(记者 戴震寰)此次洪灾给我县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县农业部门以及各乡镇正积极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尽量挽回部分损失。

7月6日上午,坝塘镇洋西塘村种粮大户胡庆文正在稻田忙活,他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的90亩水稻全部受灾,其中有80%绝收。“能复耕的大概还有40亩,用大耕田机犁田,再种谷。”为了在秋季的时候不至于颗粒无收,胡庆文决定抢抓农时,雇来大型耕田机复耕稻田,争取重新种植一季晚稻。坝塘镇农技站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实际受灾情况,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种子逐步供给受灾农户,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据县农业局初步统计,全县有57万多亩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35.55万亩,绝收20.13万亩,其中水稻受灾48.12万亩,成灾28.92万亩,绝收14.73万亩。县农业局组织的农技员已全部下沉到村组,全县的农业生产恢复工作也已全面铺开。

胡庆文正在田间忙活。本报记者 戴震寰 摄

【武警交通六支队】全力抢修104县道

本报讯(记者 姜笑澜)7月6日,县道104龙田镇七里村段,武警部队交通第六支队官兵正操作多台大型机械抢修公路。“我们7月4日下午赶到龙田,已清通3处山体滑坡路段,七里村段应急通道将于近日打通!”正在作业的官兵告诉记者。

据了解,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县公路局管辖的5条国省干线、14条县道和117座桥梁遭受暴雨、山洪袭击,损毁严重。在龙田镇境内,省道311多处遭遇山体滑坡,有的地段路面塌陷了一半,白花坳村段被坡面流完全冲断。县道104冬塘村段50多米公路遭遇山体滑坡,落下的巨石重达四五吨,县公路局养护工人已于4日上午将路抢通。

县道104七里村段是受灾严重的路段,山体塌方10多万方,泥石冲毁了路基,堵塞了河道,造成当地3个村和集镇群众出行受阻。经县政府和县公路局争取,得到武警交通六支队官兵支援。目前,人行便道已经打通,最大埋深约30米深的塌方堆积体被成功降坡减压、排除了次生险情,应急通道正在夜以继日抢修。

【三一重工】 20台挖机连续作战

本报讯(实习记者 罗希特)7月6日上午,三一重工的挖机正在流沙河镇大田方村进行电力抢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7月5日晚上开始,为让大田方村1000多户居民通上电,三一重工的挖机和服务团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不敢松懈。

据三一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了解到宁乡的灾情之后,三一重工在7月4日凌晨立即调集10台中大型挖机及相关操作人员赶往宁乡。在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后,当日下午,又调集10台小型挖机,分别赶赴受灾较严重的灰汤镇、双凫铺镇、资福镇、流沙镇、青山桥镇和老粮仓镇。

截至7月5日下午,二十台设备已经连续奋战二天一夜,已清理了道路塌方20处,河道堵塞15处,水库泄洪口疏通2处,山体滑坡7处,抢修电力设施6处。目前,救灾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望北峰村】 一天恢复路桥水电

本报讯(记者 李先强)“别的受灾村到现在都没有恢复用水、用电,我们村第二天就恢复了!”7月7日,横市镇望北峰村村民喻正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据悉,受7月1日洪灾影响,望北峰村大量路、桥受损,断水、断电,但村班子迅速行动,7月2日凌晨开始调集各方力量、组织发动党员、村民,抢通受损路、桥,恢复水、电供应。

据望北峰村村支书邹爽英介绍,该村在7月1日的洪灾中,6000米村道受损,其中500米村道无法通行,10座桥梁垮塌,断水、断电。在灾情发生后,村班子迅速行动,一是立马向横市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求助,调来2台铲车、3台挖机;二是组织村上46名党员和700多名村民,由村干部带头,投身灾后重建工作。7月2日当天,通过修建临时道路、搭建便桥,该村路、桥已恢复畅通,水、电也在相关部门的抢修下恢复,村民的基本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得到保障。

【县文物局】 全力抢修保何叔衡故居安全

本报讯(记者 刘淑兰 通讯员 孙丙丽)7月1日的洪灾使我县的文物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叔衡故居因滑坡泥石流引起排水沟堵塞,水流四处蔓延,对围墙墙基冲刷造成基础裸露,存在再次强降雨造成围墙墙体倒塌次生灾害等安全隐患。

县文物局立即行动,开沟导流,防止洪水蔓延冲入故居。7月3日,县文物局趁雨停之际又组织专业人员前去何叔衡故居,对故居安全隐患开展综合排查治理,并组织工作人员对滑坡地带进行削平,对排水沟进行疏通,同时施工单位将施工物资和施工人员快速运送抵达故居。7月4日,又迅速开展故居维修工程。目前,何叔衡故居主体部分基本完整,故居外墙墙基受到严重损害,在宁乡文物人齐心协力共同抢修下,将损失程度降低最小,故居主体岿然不动。

县文物局组织人员对何叔衡故居外墙墙基进行抢修。本报记者 刘淑兰 摄

【民湾家具厂】 险!厂房垮塌 幸!人员撤离

本报讯(记者 小范婷 通讯员 熊胜兰)7月3日,县安监局收到群众来电,称煤炭坝镇贺石桥村的民湾家具有限公司内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出现房屋掰裂。县安监局负责人立即带队赶赴现场进行处理。

县安监局一行赶到现场后,看到仍有几十名工人在搬运材料,现场情况十分紧急,厂房随时有可能垮塌,如不及时转移人员,后果不堪想象。县安监局、县沉治办、煤炭坝镇负责人现场研究决定,对该企业采取强制措施,责令公司停产停业、紧急撤离人员、对出入门进行封闭、设置警示标志、 对周边的危险地带进行围挡。

指令发出,该公司被迫紧急将工作人员撤离。在现场工作完成不久,民湾家具有限公司厂区发生部分房屋垮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抗洪救灾我们在一起

□孙新明

灾情似火急,患难显真情。突如其来的洪灾考验着我县政府部门,也在考验着140万宁乡人民。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洪灾发生后,全县广大干群心相连、手相牵,积极行动,顽强自救,于危难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县公路、电力、交通、水务、通讯等部门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组织抢险救援,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各乡镇、街道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带头冲锋在一线,帮助受灾群众抢险救灾、开展自救;县城管、规建等单位部门在洪水退后迅速投入到环境卫生清理中,很多志愿者和群众也纷纷加入到城区清扫、防疫消毒等队伍中。大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乘以140万倍的力量,就足以抵抗一切。

“洪灾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用电恢复了、饮水困难解决了、水毁主要公路通行了、通信信号恢复了、城市也干净有序了……灾后的宁乡,正逐步焕发出新的生机。

灾后宁乡 美丽依旧

本报讯(记者 彭凤 实习记者 王谨婷 实习生 龙汕)市场里,鸡鸭鱼肉俱全,时令果蔬成堆;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平稳;在县城、在集镇,购物的市民穿梭交织、热闹如昔;在广场、在沿江风光带,行人来来往往,休闲、舞蹈,悠然自得……若不是残留着些许黄沙的街道,真的让人难以相信这里刚刚遭受了特大洪水的袭击。7月4日、5日晚,在数千名干群和各方爱心人士的努力下,充满积水和污泥的街道变干净了,一条条白皙的斑马线又“回来”了,一个个绿化广场重新充满了生机,洪灾过后,久违的笑容伴随着太阳冉冉升起。

灾后第五天实现正常营业

“如果没有及时清扫,今天应该是臭气熏天了。”说起洪灾这几天,开店30余年的老板娘廖桂香很是激动,她告诉记者,7月2日洪水退去,家里、路上满是垃圾和淤泥,四处无法去人,随着大家清理整顿受灾区域,所产生的的垃圾更是这里一堆,那里一堆。正当商户们无从下手时,7月4日晚,社区干部、部分科局单位工作人员一齐上阵,扫的扫,清的清,冲的冲水,拖的拖垃圾,一个通宵的时间,街道就已初步干净。

看到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廖桂香也没闲着。她告诉记者,7月5日凌晨4点,她便早早地起床,用扫把将周边街道清扫了两遍,而后打来井水冲洗地面,仅井水就提了近50桶,直到早晨,才正式清理完毕。7月5日,廖桂香的酒店正式重新对外营业。廖桂香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感慨到,她没有想过清扫速度会有如此之快,还好清理干净了,不然到7日,注定老店门口会变成了臭泥坑。

生活环境品质显著改善

望着焕然一新的街道,住在幸福家园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昨晚就得知政府部门会进行彻夜清扫,但今早出门上班看到的街道依旧让她大吃一惊,前几天堆满垃圾、散发着恶臭又潮湿的白马大道,一夜之间变得干净清爽。“政府的速度真给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幸福家园小区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干净,王女士不由得发出感慨。

“前几天白马桥东五街都是泥巴,每个店铺前都堆放着垃圾,让原本就不大的街道变得十分拥挤,今天就有所变化了,垃圾没了,地面也干了。”住在水岸星城小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晚饭后出来散散步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但自从6月30日之后,他这个习惯就被搁浅了。“前几天的街道真的是太乱了,满目疮痍,除了上班时间,我都是待在家里哪儿都不去。”李先生一想到之前的街道状况就直摇头。如今,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助力下,李先生家里车库卫生也基本完成,街道也干净了,感觉每天都在朝着受灾前的生活一点一点地回归。

市民笑了,宁乡美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东一街的卫生保持得不错!”“龙凤花园现在怎么样?”白马桥乡正农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钟峰的手机不停地有电话打进来,他一边接电话,一边检查着自己社区的街道卫生,显得十分忙碌。

在谈及今天的白马桥乡街道异常干净时,钟峰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通宵战斗到今早9时的成果。“钟主任真的辛苦了!”白马桥乡的居民看着忙碌的钟峰和恢复往日干净模样的街道,纷纷带着水、水果等来慰问基层工作人员,钟峰见自己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有些疲惫的脸上写满了高兴。望着居民一张张满意的面孔和一条条恢复整洁的街道,他不由得说到:“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县人社局】积极参与八一社区环境清整

本报讯(记者 龚再蓉 通讯员 周学军)7月5日晚,县人社局组织150多名机关干职工再次来到玉潭街道八一社区,就朝阳商贸城等处街道进行清理消毒,一直奋战到6日凌晨2点半。

面对洪灾,县人社局迅速行动,组织全局干职工积极投身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7月1日至7月2日中午,该局组织30名干职工在大润发超市附近防汛,坚守至险情彻底解除。从7月2日开始,该局在保证自身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干职工加班加点,分成4组由局班子成员带队,自带铁锹等工具,配备2台铲车、2台农用车和4台拖拉机,积极参与八一社区环境清整工作。五天四晚清运垃圾2000多车,并对相关区域反复清洗消毒。同时,还向市人社局争取消毒液、矿泉水等物资,通过社区全部发放到受灾户手中。

【县住保局】集中投身物业小区灾后恢复

本报讯(记者 小范婷 通讯员 陈洪波 谢兰)本次洪灾中,全县有30多个物业小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海博星河绿洲等21个小区受灾较为严重。为尽快恢复小区供水供电正常秩序,县住保局干职工日夜奋战,投身灾后恢复工作。

7月3日晚,县住保局班子成员带队进驻8个重灾小区强力推进排水排淤工作。7月4日下午,根据小区受灾情况,县住保局在全局增调56人,会同街道、物业小区,分别充实到21个小区,按小区受灾程度分三组全员集中突击,求最快速度恢复小区正常秩序。7月5日下午,再次增派34名干职工进驻34个小区,参与环境卫生清理工作。

截至7月7日,受灾严重的21个小区全部完成抽水,8个小区正在清淤排污,预计2日内全部受灾小区可实现供水供电。

【县教育局】 全力以赴开展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

7月5日,县教育局机关干职工近50人分为两组,前往白马桥滨江小学、老粮仓中心幼儿园等地,支援学校灾后自救工作。自受灾以来,教育系统万名干职员工奋战一线,教育系统部分机关干职工到受灾严重的回龙铺镇参与抗洪抢险,成功营救被困人员多名。干职工多批次、多人员深入抗洪一线,在双江口镇闸坝湖大堤上、灾后街道清理工作中进行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此外,系统干部员工积极投身到灾后抢救物资行动中,自发组织志愿者服务受灾群众。图为教育局机关干职工到学校支援灾后清理工作。 本报记者 何丹 通讯员 卢孟来 摄影报道

【县重点办】全力参与抗洪救灾

“大灾面前,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更快更好的重建家园。”7月6日晚5点,县重点办负责人率领全体班子成员、干职工20余人赶往东城怡园小区开展小区清扫工作。同时,从外调集60人以及3台后八轮、2台大型铲车、1台洒水车等机械设备到达现场支援。经过连续近13小时奋战,洪灾过后留下的淤泥和垃圾终于被一点点清理干净。

据了解,自7月1日以来,该办在洪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对益娄高速公路项目沿线进行了灾情勘察,同时,派精干力量,积极配合横市镇、大屯营镇防汛救灾工作。随后,该办派出3个小组分赴横市、大屯营及闸坝湖开展抗灾救援工作。在接下来的灾后援建工作中,该办为横市镇、大屯营镇送去了防暑降温药品、水泥等物资,协助当地开展灾后消毒、重建工作。

【县民宗局】助皇庭尚品业主重建美丽家园

本报讯(记者 刘淑兰 通讯员 易余掌)7月5日,县民宗局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来到皇庭尚品小区清运水灾垃圾、冲洗道路、打扫卫生,帮助业主重建美丽幸福家园。

业主们看到民族宗教界人士来帮忙打扫卫生,纷纷竖起大拇指,并自觉加入到整改环境卫生的行列。清扫一直持续到7月6日早上,在民族宗教界人士和业主们的共同努力下,皇庭尚品小区里外垃圾清扫一空,小区道路重新变得洁净,周边的绿色景观散发着植物的芬芳。

【金剑保安】近百保安清运垃圾700多吨

本报讯(记者 龚再蓉)7月5日至6日,长沙金剑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带领该公司近100名保安人员,在县城工贸街一带开展环境清整,清运垃圾700多吨。

5日上午,该公司近100名保安人员顶着烈日来到工贸街一带,手持铁锹、扫帚等工具铲扫垃圾。同时,公司还租来9台车辆和3台铲车,将清除成堆的垃圾装车运走。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作业,共清运垃圾700多吨。

市民日记

一场洪水席卷了宁乡,不论是城区还是乡镇,都被这场洪魔侵袭。而我所居住的沙河市场,正是这一次洪灾中城区的重灾区。

我叫张卫红,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家住在沙河市场加油站附近。7月1日,我在上班时就得知了西部乡镇正在发洪水,而当我下班之后回家准备做饭,突然发现大水从后面居民楼凶猛地涌过来,我儿子站在二楼惊恐地哭叫。我迅速上楼抱起儿子准备朝公路跑去,可是来不及了,水从四面包抄过来,才短短几分钟,一切都太快了,摩托车和电动车都在车库没有及时挪走,楼下的仓库成堆的货物漂出来,一阵剧烈的响声,汽车售后中心的铁门也被打开了,洪水无情地光顾和洗劫着这座城市。

在洪水袭来之后,水位依然不断地上涨,好在好心的邻居收留了我一家。等到第二天,洪水退去了一些,但是水深依旧还有两米左右,而家里已是一片狼藉,冰箱倒在地上,液化气罐也倒了,床、柜子泡水里,衣服全废了,鞋子到处都是。同时,昔日热闹非凡的沙河市场变成了一片狼藉,淤泥、垃圾堆在街道上……

不过,洪水虽然冲垮了房子,冲掉了货物,但是它冲不掉宁乡人坚韧不拔的心。作为城区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沙河市场,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各界人士纷纷来到了沙河市场为这里的重建贡献一份力量。

7月5日的晚上,我来到了沙河市场里面,看到不仅政府的干部来了,还来了不少志愿者、企业家以及民间的救灾车辆。在这群人中,有不眠不休的历经铺派出所民警一直在维护治安和秩序,也有连续几天坚守岗位没有回家了的城管刘大哥,还有一群穿着红色T恤的长沙银行志愿者全力以赴地清除垃圾,更有一直坚守在岗位的县中医医院的护士,不停地为群众进行皮肤伤口消毒和处理。

当晚的沙河市场,是一个不眠夜。我相信,在政府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沙河市场一定会如凤凰般涅磐重生。加油,宁乡!

【东湖塘镇】支部活动锁定灾后自救

本报讯(记者 范婷 通讯员 肖艳)洪灾给东湖塘镇造成极大损失。该镇决定开展“抗战天灾,携手同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全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灾后重建的行动中来。

7月5日,该镇调集挖机、铲车、拖拉机,近500人,组成路障清除、垃圾清理清运志愿突击队,打响了灾后环境整治攻坚战。

燕山村牛山片大西塘樟木滩,因山体滑坡,导致长约50米的村级公路堆满沙石泥土,严重影响村民出进,给生活带业诸多不便。志愿者们铲土、肩挑,热心村民刘迪强由此经过,主动开来家中挖掘机,加入清障队。经过半天的时间,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路障终于被清理干净……突击队员所到之处,各类垃圾全部清走。大家忍着恶臭,不停地用手搬,机械铲,肩扛、脚蹬。为尽快完成任务,大家中午顾不上休息,匆忙扒了几口饭,就立即投入了战斗,一条条街道、村级主干道向前推进。东湖塘集镇清理完毕!燕山村清理完毕!陶家湾村清理完毕……各路捷报接踵而来。时至下午5点半,共清理出各类垃圾10车。

据悉,东湖塘镇这次党员主题党日活动,以慰问受灾户、搞好环境卫生、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开展,广大党员努力清扫村级主干道,同时向小组、户延伸,做到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资福镇】 积极开展灾后重建

本报讯(记者 孙新明 通讯员 卢赞荣)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资福镇境内沩江、乌江水位逐渐上涨,资福全线告急。从7月1日上午开始,资福镇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镇村干部对易受灾地段人员进行紧急转移,并调配2艘冲锋舟进行援救。至7月1日晚11时止,全镇共转移和解救受困群众8400人,全镇无一人伤亡。

洪灾过后,资福镇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7月2日起,该镇共动用挖机30余台、水泥340余吨、钢筋40余吨、片石600余吨等工程物资,对垮塌的公路、桥梁重新修建。珊麦线天子山桥、清泉河群英桥等修复已陆续开展,四清坝、檀木坝、潘家渡、枣子湾、芦草塘等水毁工程正在全面勘察,部分正在修复。同时,该镇组织干部、群众及环卫人员对集镇、背街小巷、村部、居民集居点、道路、河流等进行全面清洁。并从7月3日开始,组织镇卫计办、公卫办工作人员、乡村医生分成3个小分队12个小组,到受灾区域和群众家中开展清障、消毒、防疫防病工作,确保了全镇群众生活秩序正常,主干道干净整洁、畅通有序。

【双凫铺镇】 灾后自救有序推进

本报讯(记者魏枫通讯员沈芝张灿明)近日,记者在双凫铺镇采访获悉,该镇所有镇村干部分头到村勘灾核灾,积极组织村民自救。

到7月5日止,该镇境内村级主干道基本实现通车,电力也得到恢复,通讯部分恢复,被毁桥梁也正在逐步修复中;及时将爱心单位捐献的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蚊香、藿香正气水等物资以及17名新发展党员自发捐资购置的空调、被、凉席、桶子、脸盆等生活用品送至受灾群众安置点。镇村干部、防疫医生到各村进行全面消毒,并利用《灾后防疫指南》手册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受灾群众健康安全。

记者走进受灾严重的泉井村了解到,该村交通和通讯中断,桥梁、房屋坍塌,救援车辆和物资根本无法进村到组,因此修复交通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该村黄泥组组长刘民才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党员群众和一台挖机,从2日晚上起,连夜抢修黄泥组公路,历经5个多小时,终于打通了这条通往该组的生命线。

【灰汤镇】 全员奋战保畅通

本报讯(记者 刘淑兰)洪水过后的当日下午,灰汤镇全面启动防汛救灾工作。

灰汤镇乌江河堤灰汤村段近100米河堤垮塌,严重影响下游古水塘、正清塘等六个组近1000人群众的出行,灰汤镇组织挖机、铲车等数台机械设备进行河堤修复,并广泛动员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

灰汤镇双建村大屋湾组乌江支流桥梁被洪水冲毁,1500多名群众出行受到影响,双建村支村两委便组织机械设备进场进行修复,共出动挖机一台、大型工具车8台,组织党员群众近100名奋战到3日凌晨。短暂地休息几个小时后,支村两委班子又带领100多名党员群众在现场集合,继续奋战。

双建村党支部书记蒋义兵,自己家受灾导致20多万元的损失,但他舍小家为大家,四日四夜连续奋战在防汛救灾现场,没有过问过家里情况一次,其妻晚上找到村部,泪水涟涟找他哭诉和埋怨,他只对妻子讲了一句话:“我们家受灾,我不在,只有你一个人哭;现在全村受灾,我不在,那就是全村人哭。”正是他的精神和境界感染了身边的党员和群众,双建村支部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有了打赢这场严峻战役的信心和决心。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