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小赤眼蜂 秒杀烟青虫

编辑:陶湘 2017-06-25 17:32:28
—分享—

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曾维爱博士(右)指导烟农施放赤眼蜂。 本报记者 李先强 摄

□本报记者 李先强

5月24日上午,天气晴朗,喻家坳乡高田村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赤眼蜂“放蜂”现场,市烟草公司技术中心曾维爱博士下到烟田,手把手地教烟农“放蜂”,特别交代注意事项,比如“放蜂”后几天不能施用农药等。曾博士说:“这批蜂蛹过两三天就会破壳而出,即赤眼蜂成虫,它们是害虫最可怕的天敌,将会寻找烟青虫和斜纹夜蛾产卵、寄生,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赤眼蜂被驯成烟叶“小卫士”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烟田已进入虫害的易发高发期。作为影响烤烟生长的主要害虫,烟青虫、斜纹夜蛾导致烟株生长缓慢,以至减产减收。

当日,“放蜂”现场,烟农辅导员接受每人负责100亩烟田的蜂卡发放任务。烟农龚胜良把从烟农辅导员手里领到的一张张蜂卡放入烟田后,看着自己绿油油的烟叶高兴地说:“我种烤烟多年,烟叶常发生烟青虫、斜纹夜蛾等虫害。去年烟农辅导员就帮我尝试放置赤眼蜂,没想到真的不要再用杀虫剂了,这些小小的赤眼蜂就将烟叶上的烟青虫和斜纹夜蛾都‘杀’了个精光!算算账,原来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总要喷两三次农药,每亩烟田用掉10多元药钱,而每个人每天只能喷10亩田,每亩还要花掉约20元施药工钱。‘放蜂’非常简单,每亩田只要放6至8张蜂卡,一个人一个工日放200亩都没问题,所以直接节省了成本。今年我种了26亩烤烟,全部都按要求‘放蜂’!”

曾维爱博士来到高田村,指导烟农在连片1000亩的示范烟田里排兵布阵,安置赤眼蜂。他乐观地说:“这些赤眼蜂都被驯成了烟叶‘小卫士’,可让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等多种烟叶害虫‘断子绝孙’。因为赤眼蜂破茧而出后,会飞到烟叶上寻找害虫的卵,然后在里面产下自己的卵,将害虫消灭在‘襁褓’中。这样大规模的‘放蜂’行动,就是国家战略绿色发展提倡的生物防治方法,宁乡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投放赤眼蜂防治烟叶害虫的区域。像高田村这些示范烟田的模式,可辐射上万亩烟田及其它农田。”

曾维爱博士介绍说:“长期大面积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使一些天敌昆虫免受化学农药的杀伤,不仅可使赤眼蜂在田间建立起优势种群,也可以使其他自然天敌昆虫的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抑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高对害虫的控制水平,保持自然界昆虫的生态平衡,同时也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以虫治虫”比化学防治效果更好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其雌性成蜂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孵化出来的幼虫以害虫的卵液为营养,完成生长发育过程,从而破坏害虫的胚胎发育。当赤眼蜂发育到成蜂后,便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如此循环不绝,将害虫消灭在卵的孵化期。”曾维爱博士告诉记者:“‘以虫治虫’安全、无毒、无污染,产品没有农药残留,防治成本也比化学防治低且效果更好。”

以“绿色植保”为理念,曾维爱博士于2014年开始研究推广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斜纹夜蛾技术,目前该技术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他算了效益账:“应用赤眼蜂‘以虫治虫’每亩除节省约30元直接成本,还可增产收益120元,能以最低的防治投入获得最大的防治收益,实现烟草生产减工增效的目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曾维爱博士手拿蜂卡介绍:“我们将这薄薄的小袋叫‘卡’,每一张‘卡’里有70粒左右的柞蚕卵块,每一粒柞蚕卵块里面都寄生着60至70粒赤眼蜂蛹。今天送来的这些‘卡’,过两三天就会孵化出4000至5000只这种适合烟田‘作战’的螟黄赤眼蜂。每亩烟田放置6至8张‘卡’,大约就有3万只赤眼蜂。别小看这些小家伙长短大小只有0.3至1毫米,它们可是防治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好手!”

当天,喻家坳烤烟站组织所联种烟乡镇按每亩释放6至8张蜂卡,共计投入1万张蜂卡,可安排烟田治虫约1500亩。横市、流沙河、大屯营这3个烤烟站也同时组织开展同数量的“放蜂”。县烟草公司烟叶生产经营分部技术员陈金告诉记者,4万张蜂卡可覆盖约6000亩烤烟田,曾经对烟叶生产危害极大的烟青虫、斜纹夜蛾将迎来庞大的“天敌”群。

曾维爱博士告诉记者:“作为主要寄生于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一种寄生蜂,这种赤眼蜂产卵于害虫体内,使其不能继续危害烟叶。而消化寄主的营养后,蜂卵在虫体内相继发育为幼虫、蛹,直至羽化成蜂,寻找新的害虫产卵、寄生,周而复始。在此之前,‘蚜茧蜂’这一生物防治技术已在宁乡实现烤烟全覆盖,这次赤眼蜂‘锦上添花’,将为全县烤烟又撑起最新的绿色‘保护伞’!”

专家观点

确保烟草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曾维爱博士谈到,绿色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施绿色防控也是践行“责任烟草”的具体体现,烟草行业正部署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从烟草农业到大农业的跨越,提升烟叶生产安全、烟叶质量安全及烟区生态安全,确保烟草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宁乡县去年起积极示范推广赤眼蜂防治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使用方法简单、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相比化学农药防治虫害,防治效果提高50%以上,人工节约95%左右,具有极高的推广和利用价值。

相关链接

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不论单眼复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赤眼蜂为卵寄生蜂,成虫体长0.3至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它靠触角上的嗅觉器观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在烟田、稻田、玉米田可寄生烟青虫、螟虫、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赤眼蜂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变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连交配怀孕都是在卵壳里完成的。一旦成熟,它们就破壳而出,然后再通过破坏害虫的卵繁衍后代。该技术使用方便,不杀伤害虫天敌,对作物无污染,对人、畜和环境安全。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