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宁乡大道长常高速出口木质装修风格的星级公厕。本报记者 刘汉光 通讯员 左雪冰 摄
□本报记者 刘汉光 通讯员 左雪冰
6月12日清晨6时,县人民北路与二环路交界处的59号公厕保洁员付意霞准时打开休息室的门,只见原本洁净的地面、洗手池台上一片狼藉,腐败的菜叶、流淌的泥浆到处都是……“看来,又是周边的菜农担着菜到这里清洗了!”付意霞轻叹一口气,拿起水枪接上自来水,往地面洒上消毒液,开始了一天的清洗保洁工作。
付意霞是县环卫局的一名站厕保洁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所负责的站厕进行消毒,除蝇,防臭以及地面的卫生清洁。由于站厕实行的是24小时不间断保洁制度,所以她干脆就住在了59号公厕旁的休息室里。对于站厕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可以说已经见怪不怪。据她介绍,几乎每天都能碰到附近商家和市民到公厕洗头洗衣服,清洗餐具和蔬菜,饭菜油汤、残羹剩米、泥沙脏水弄得到处都是,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人甚至到这里杀鸡、杀鱼,动物内脏随处乱扔,弄得原本干干净净的厕所又脏又腥,可以说完全沦为了一些人的免费取水点和动物屠宰场地。
“弄脏地面卫生还算好的呢,最让人气愤的是厕所里的公共设施都经常遭到破坏和偷盗。”据候旨亭公厕保洁员杨正华介绍,上至天花板上的节能灯,下至洗手盆上的水龙头,刚刚换上新的没几天就不翼而飞;新安装的洗手池第二天就不见了踪影,连续安装三次都被人顺手牵羊。有些市民为了给家里省点电,干脆将电动车推到公厕内充电,不但占用公共资源,还阻碍他人入厕……众多的不文明行为,不但给保洁员徒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也严重影响了公厕便民功能的正常发挥。
据了解,目前我县城区由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有77座,全部为水冲式公厕,其中一类公厕23座,二类公厕10座,三类公厕44座。为了确保公厕干净整洁,环卫部门全部安排专人进行保洁,尤其是城区主要出入口和重要节点新建的星级公厕,则实施24小时全天候保洁制度,在设计和建设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装修风格上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与周边环境溶于一体。像宁乡大道广场的公厕,在青葱翠绿中,木质装修风格的现代标准化公厕矗立在红花绿影中,走进里面,防滑地板、残疾人蹲位、感应洗手池等人性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每天保洁员对站厕实行防蝇、防臭以及环境卫生的消毒处理,其清清爽爽获得了不少市民的点赞。对于众多出现在公厕的不文明行为,县环卫局呼吁广大市民共建共管,共同维护。
【采访手记】
城市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是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硬件,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公共设施,即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方便市民生活的公有公用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同时,也给市民生活带来方便。对待公共设施的态度,能反映出市民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公共设施能否保护好,取决于市民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同时,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市民的义务和责任。希望每位市民都能够强化主人翁意识,将城市作为自己的家,共同维护公共设施,建设文明城市。
星级公厕内部。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