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斯洛伐克小朋友迷上宁乡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吴戍疆 编辑:陶湘 2017-05-04 14:36:27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吴戍疆) 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小伙伴,为什么大老远跑来宁乡?原来,他们是来自斯洛伐克爱西抽县的中学生,参加为期四天的中国与斯洛伐克旅游文化交流活动,游览我县秀美的山水,除参观加加食品工业园、市民之家等处外,还与我县相关学校学生进行了文化交流、球赛等活动。他们到处品美食、看美景、交朋友。随着4月29日晚欢送活动的结束,神奇宁乡给这些东欧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共同展示剪纸作品。本报记者 贺文兵 摄

    小伙伴担负着与宁乡的旅游文化交流

    “关山古镇的房屋建筑和我们那边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的房屋建筑属于英伦风格,而这里的建筑结构非常古典精致,走在青石路上,看着两边的古建筑,有一种身在中国古代的感受。”斯洛伐克代表团的安德烈说到,“另外,密印寺千手观音的佛像是我第一次见到,也感觉非常的新奇。”

    4月26日下午,斯洛伐克代表团参观了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和道林古镇。在参观途中,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刘少奇的生平。在道林古镇,代表团成员更是热情地与当地居民打招呼,并对道林古镇的建筑风格赞不绝口。

    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部,被称为“欧洲的心脏”,这个国家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的旅游资源,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物景观丰富,还是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宁乡,也是不一般的美丽,伟人故里花明楼,灰汤温泉,沩山密印寺,青铜器出土地炭河里……斯洛伐克爱西抽县的小伙伴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宁乡的“神奇”竟然如数家珍,看来,他们来宁乡前早已做足了宁乡的功课。

    看到辣椒炒花猪肉就想盛一碗当饭吃

     随后的几天中,代表团马不停蹄地游览了沩山、关山古镇、加加食品工业园、市民之家、黄材炭河古城等地,并对宁乡的美食大呼“amazing(惊奇)”!

    代表团的安德烈表示:“宁乡花猪肉的口感实在太好了,让我吃后就想再盛一碗当饭吃!”除花猪肉给安德烈的味蕾留下深刻印象,黄材的香干、大成桥的口味蛇、沩山的豆腐等特色美食也十分吸引他。

  品尝美食之余,宁乡方言也让代表团感到新奇。代表团中的维多莉亚是个十足的语言迷。她说:“平常我就特别喜欢模仿各国的语言,期待有一天我能靠着掌握的语言游览更多的地方。”维多莉亚对于这几天听到的宁乡话,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宁乡话还是有点难学啊。”她当场秀了几句宁乡话“你在干抹捏”、“大成桥的啥(蛇)”、“我爱宁乡”,虽然略带生硬,但多说几次便有模有样。

     维多莉亚对沩山采茶的活动同样非常喜爱,她表示:“在沩山采茶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我不仅感受到了当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而且还自己动手采茶、泡茶喝,那成就感简直让我无法形容!”

     剪纸作品让斯洛伐克的小伙伴看得心里痒痒

     爱西抽中学代表团此次与宁乡实验中学、城北中学、宁乡七中等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宁乡实验中学展示的学生剪纸作品让斯洛伐克的小伙伴看得心里痒痒的。于是,他们在宁乡小伙伴手把手的指导下,开始学起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剪纸。虽然相互语言不通,但彼此依靠肢体语言,半个小时不到,一幅幅剪纸作品从斯洛伐克小伙伴的手里脱剪而出,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们兴奋得叽哩咕噜。

    斯方男女学生混合编队还与宁乡七中女足队员一起进行了足球友谊对抗赛,比赛的气氛友好而激烈,斯方老师和未上场的学生在场边拍着掌,唱着斯洛伐克的歌曲,七中的师生也高喊着“中国队加油”,高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多次的互动,让双方由最初时互不相识的拘谨,到离别时的拥抱,斯洛伐克小伙伴交定宁乡朋友,彼此的感情在简单的英语单词甚至无言的手势交流中不断升华。

    在城北中学举办的“同一片蓝天-共同的家园,同一个舞台-共同的梦想”主题活动中,斯洛伐克的成员们包饺子、写书法、弹古筝、玩皮影戏等,参与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类项目,引发大家强烈好奇心。交流结束后,他们还收到了中方小伙伴赠送的小礼物。代表团的成员们表示:“这一次旅行收获满满,我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吴戍疆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