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教师樊正良多年如一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金洲湾小学四年级宽敞的教室里虽然只有5个学生,但丝毫没影响樊正良讲课的激情。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我这个校长啊,讲起来不怕你笑话,因为全校5个班才56个学生,也就相当于一个班主任了。”近日,金洲镇金洲湾小学校长樊正良见记者来访,幽默的他这样和记者聊开了。
学生家长大都是他教过的学生
今年8月将满60岁的樊正良为国家一级教师,自1975年参加工作至今,42年来一直坚守在金洲镇的乡村小学。记者得知樊正良即将退休仍坚守在三尺讲台,于是赶往樊正良任教的金洲湾小学采访。金洲湾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条件简陋,全校学生56人,但班级却有5个,大都为留守儿童。“看我在农村小学教了42年书了,上级领导让我上‘自由班’,但我放不下这些学生。”樊正良说自己身体好,思维没僵化,还是干到退休的最后一天吧。
正在和记者交谈时,一名七八岁的女孩跑了进来。“校长爷爷,借你的手机给我爸打个电话咯。”小女孩名叫沈梦婷,爸妈在深圳打工。“我爷爷昨天摔伤了腿,我要爸爸打点钱回来给爷爷看病。”樊正良掏出手机,在电话簿中搜出了沈梦婷爸爸的电话,拨通后交给了小女孩。
“你和她爸很熟啊,还存了他电话。”记者好奇地问。“熟,肯定熟,56个学生家长的电话我都存了,毕竟在这个地方干了40多年了,这些家长大都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樊正良语气平淡地说:“你刚才听到了吧,学生都叫我校长爷爷了。”
不撤并学校只为给留守儿童一片天
虽然是一校之长,但学校的脏活力气活大都是由樊正良抢着干了。“去年中秋节,老师和学生都放假回家过节了,但校长却心急如焚,因为学校厨房的下水道被杂物堵死了。”老师陈丽告诉记者,如果不能将下水道疏通,收假后学校就不能正常开餐。樊正良没有惊动其他老师,最终将下水道疏通了。“我不干谁干呢?学校老师加我才7个人,他们都是80后90后,不让他们干脏活累活,是想留住他们的心。”
“身为校长,你既要抓教学又要管后勤,还担任任课老师,不累吗?”记者的问题刚一出口,心直口快的樊正良回答说:“累啥呢,我这个校长就相当于你们城里学校的一个班主任,城里学校不是一个班有60多个学生吧,我们全校才56个学生。”樊正良对老师关心,对学生同样不省心。
四年级同学陈喆翔父母离异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困难,缺少关心,脾气怪异,有自残倾向。樊正良把他当作自己的孙子般呵护,竭力排除他的心理障碍,为他争取助学金,生活和学习上,对他关怀备至,陈喆翔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10分钟的课间休息很快过去,上课的铃声又敲响了。“对不起,不能和你聊了,这节课是四年级的数学课,是我上。”樊正良起身拿起教案往四年级的教室走去。记者看到,四年级宽敞的教室坐着5个学生,虽然学生少,但丝毫没影响樊正良讲课的激情。“40多年,其实他有10多次机会进城区学校任教的,但每次都把机会让给了年轻老师,自己总是舍不得离开这些农村孩子。”陈丽告诉记者说。
“因为生源少,几年前,这个学校纳入了撤并计划,但樊校长不同意。”和樊正良共事了10多年的喻老师悄悄地告诉记者,为了保住学校,樊正良专门跑去教育局汇报,不能撤并的理由是,留下来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就近入学既减轻了家长压力,又减轻了孩子的上学负担。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