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妻买件新衣要我对着镜子试一下,我有点不耐烦但还是站到了镜子面前。因为平常没怎么照过那玩意,现在作古正经一端详,突然觉得人的耳朵有点碍事,左看右看不顺眼。老妻说,你发什么神经,砍去耳朵你看像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砍掉了真还更不顺眼。
前几天,院子里不知谁养了只半大狗,不知是声带有问题还是恐惧新环境,叫起来像鸭公扯喉。邻居小孩没好气地说:“谁带你来的?叫都不会叫!”他妈抱不平:“我看他叫得好,你嫌它?你叫下看!”
我想,人对事物的看法,甚至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耳朵、狗叫之类,为什么有时看法会不同呢?
这是因为标准不统一。
美国反对克里米亚独立,却又鼓动南联盟“分而治之”;中国南海被外国打了1400口油井美国屁都不放一个,中国在自己的领海刚打一口井它就横加指责;在人权、网络窃密以及中国与邻国的领海争议等问题上,美国给人的印象总是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双重标准已成了它虚伪的代名词。当年十字军把穆斯林当异教徒诛杀,其实他们信仰的是同一个上帝,只是“称呼”不同,这不同的称呼便成了不同的标准。不过他们有一点比美国好,并不虚伪地把自己捧到道德的制高点上。美国莫须有起诉中国军人搞网络攻击,却假装忘记了斯诺登的存在。
有个朋友50多岁了,虽然每次见面都有女人陪着,但我的印象他这辈子好像没怎么结过婚。因为陪他见客的人总是神秘得不像妻子身份。我用“良心话”劝过他,他解惑似地说:“谢谢关心,妻子和情人都有双重身份,你过虑了。”没办法,人生是自己的,我说不过他。双重身份,这其中暗含着双重标准,不管结果如何,那主要关乎他个人的生活。如果一个人取得一定的地位,比如说当了官,用公仆的标准去做好工作,那一定是个好官。若是再加上一条标准——财富的占有,那必然是个贪官。想发财不要当官,当官就要献身人民的事业,各有各的标准。而如果一个政府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执行双重标准,那个危害就更大了,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一连串的国家灾难和恐怖事件,都与它有关。在人们心目中,这个反恐者开始向自己的反面转化,有时还以国家的形式向恐怖主义靠拢,它的鹰犬日本更是这样。
现在,特朗普从国家利己主义出发向全球化开刀,这个损人不利己的作法,恐怕预示着“帝国”的双重标准快要到头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沃若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