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切都因为热爱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家军 编辑:陶湘 2017-02-04 13:45:47
—分享—
 

彭志珊(右)看望病中的宁乡籍老八路钟克斌(资料图片)

步入耄耋之年了,彭志珊老人近日又紧锣密鼓再出一卷个人文集。这是他继三年前出版四卷《彭志珊文集》之后的第五卷个人文集。这一切都因为热爱,缘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热爱。彭老出生于我县大屯营镇三仙坳村,当过原三仙坳乡副乡长,曾长期任职于原工程兵司令部、总参作战部和总参办公厅,系中国国史学会理事。他的文章涉及最多的是亲人、朋友,总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深处的激情,看到的是作者实实在在的感动。

彭老文章的最大特点是细腻。如《我们家真好》、《想起抬花轿的经典场景》、《羊年清明回乡扫墓纪实》、《疑是老裴化蝶迎亲人》、《听“断桥遗梦”的感慨》、《纠正9.3阅兵中的一句话》、《受过刘伯承接见与表扬的抗日老英雄》、《“我眼中的陈进红”日记摘录》、《为深圳居民叶国雄讨公道》、《子女为父母洗澡也是孝爱之心》、《感恩与负义》、《自私丑态十八例》等,都无不因细腻而形象鲜明,因细腻而个性突出,因细腻而人物丰满。

彭老情真意切地回忆自己家庭的巨变,将自己与家人、亲人之间发生的情感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他温馨的家庭真好。在这个最在意也最温暖的港湾,他耳闻目睹的是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关心、相互爱戴,有情有义,彼此交心包容。他字字句句中,离不开对前辈呵护自己的感恩,对温柔贤慧的结发妻子裴莲珠和老伴谢淑贤的深情,对继女儿海平、女儿湘燕和儿子湘平以及外孙博涛、孙女婧媛的疼爱,内心感叹“反正我觉得我们家真好。我也希望这个好要长久好、要永久好。”他言之殷殷,情之切切:“通过八十岁的三次做寿,使我深深感到我是最幸福的,我的家人与亲朋戚友是最关爱我的。在这样幸福美满的环境中生活,我想活到一百岁,或者更长时间!”

彭老未给文中主人公更多的颂词,文中丰富的场面更“动乎情”、“感乎心”,这就是内化的激情所焕发出来的魅力。如《疑是老裴化蝶迎亲人》一文,他深情地描述自己率晚辈回三仙坳老家给夫人老裴扫墓的场景:“突然,我的眼帘中显现着一只较大的黑色的并点饰着少量白点的蝴蝶,从刻有‘解放军三零九医院裴连珠大夫之墓’的墓帽上飞出来了,然后沿着墓房的东边、东墓手,墓坪下沿、西墓手、墓房的西边尽情而愉快的飞舞着。”

“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谜语大会’,其中有一条谜语是女人饰品‘蝴蝶结’,谜底‘梁祝姻缘’……由此可见,蝴蝶是永恒爱情的象征。当老裴的爱夫爱女爱子爱孙一同为她扫墓时,难道是因为感动了她而阴阳两界人相会吗?”

彭老借蝴蝶寓意自己和夫人老裴,是那么的“动乎情”、“感乎心”,令人特别难忘。读读这些刻在情感深处的温暖而心痛的文字,会让我们对生命更加诚惶诚恐。那不是作者独自的感怀,而是对普世大众情感的扫描,即使令人心痛,又何尝不在温暖我们的内心。

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关心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对其细枝末节也予以热忱地关注。彭老《“我眼中的陈进红”日记摘录》就写道:“我等到晚上十二点时,就站在窗户台前观望有无她的身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只要听到楼道内有脚步声,听到电梯的开门声,邻居进出声,甚至是一个女孩子的讲话声,我都要走到大门口去迎她,并高兴的喊到‘小红你回来了!’结果没有一次是她。这时,我就开始着急了,生怕她走失,找不到家门,生怕她被人拐骗了,陷入困难,生怕她不小心出了交通事故,生怕她突然生病,生怕她无钱买吃的,生怕她不知道我的电话号码……我陷入到无数个突然而来的‘生怕’之中,总感到,如果出了事,我无法向她家人和她在京的表姐交代呀!”

“她在信中还告之爷爷和父母,一定要严格要求弟妹们上学,特别是要求那唯一的弟弟努力学习……这些用字用词,是说明她来北京后的收获和进步。”“真的,我今天很高兴。陈进红终于能为我打印文件了。而且这第一份文件就是送胡锦涛、温家宝、黄菊的,对她而言,是多么的有意义呀!”

彭老写回忆录也喜欢谈吃。他不仅能下厨房, 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用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读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他写“我和老裴、老妈、湘燕及大弟志文到满舅家拜年。中午满舅舅做了满桌子的美食。因老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跟我结婚后,也爱吃湘菜了。因为满舅舅做的菜味香色美,老裴吃得特别欢心,桌上一、二十个菜,个个都说好吃。当吃红曲鱼时,她不仅吃得多,而且叫好吃声接连不断。一边吃着,一边问满舅舅是怎么做的,并示意叫我回北京后也学着做。满舅舅一边告其是怎么做成的,一边不断夹红曲鱼到老裴碗中。她一直吃得肚子再也装不下时才停止。”这样的文字看似随心率性,但实际上他是借着故乡的美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故乡情。

彭老从小就懂得,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结果。他以亲身经历论述《牛和牛粪都是“农家宝”》,并绘声绘色地讲述《拾狗粪的那些事儿》。“我家养的是大水牛,夏天只要是野地里放养,我总要赶牛到水坑中浸泡,避蚊咬,洗脏物,降体温。有时牛身上的脏物自洗不尽,我就找软枝软草帮其洗掉。”“穿好衣服后,我就拿着箢箕、钯子去拾粪。开始,我是沿着长辈们的路线走,每天都能收到小半箢箕。收粪的时间长了,就熟知狗拉粪的习惯和精准的位置了,比如泉井冲地主家有两个大门,每个大门的旁屋都睡有一个长工和两条狗, 狗拉屎都在门外一个干净的角落里……知道了这个规律后,我每早花一柱香的时间先到这些固定点走一趟,就能收狗粪一大箢箕。”

从彭老的文稿《自私丑态十八例》中,还可以读到“知己让部属送酬金,而他从每万元一捆的人民币中偷偷抽出200元”、“偷梁换柱,以次顶好。好友让我同事转送带回一级龙井茶,而同事转给我的却是次品”、“我管的处里的几种小经费总是对不上账,原来是同事顺手牵羊所致”等真实故事,曝光的大都是贪小便宜的自私丑态。他特别指出:“在我看来,人人都有私心,但一定要有个度。贪小便宜的人,以为自己赚到了很多,可是实际上,他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你贪的是一点诸如豆腐之类的低贱小物品,失去的却是你的人格,降低的是你的尊严。一个人的人品不好,别人一定不会尊重你,而你的人品好了,别人自然就会敬重你。你为了那一点眼前小小的利益而把自己的人格失掉了,那你赚到了什么?”

彭老出版这卷集子并非为了炫耀自己,也不是他出书的“结束”。读彭老的文字,心中的感动是满满的。从文章里,看到的是那浓浓亲情及淡泊名利、积极乐观的心。这里没有苦,没有愁,只有那不畏艰难的雄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谢谢彭老,让我们学会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种种滋味,也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衷心祝愿彭老健康长寿,能写出更多的文字,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和教育。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家军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