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路崎岖难走,他们帮着拓宽踏平;居住的房屋风雨飘摇,他们昼夜加班重新修葺;村民没有收入来源,他们想方设法传授技能……近日,记者在老粮仓镇楚江村采访时,当地群众对给予他们无私帮助的县粮食局干职员工赞不绝口。
精准把脉 扶到点上
楚江村位于老粮仓镇境内,距县城50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20户,村民2753人。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约束,耕作条件十分困难,水田多傍山地,丘块小,落差大,很多不能开展机械耕作,只能靠人力、畜力,效益低下。没有较好的经济产业支柱,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
为了将楚江村扶贫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县粮食局派驻专职工作队员4次与村级班子成员交流沟通,对扶贫对象一一摸准,定出扶贫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真正将扶贫工作帮到点子上。
记者在采访中耳闻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扶贫故事。
今年47岁的胡应强家住老粮仓镇楚江村五组,家中有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和年老多病的母亲,妻子只能在家照顾,一家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个瘦弱的男子肩上。胡应强原本在家附近的石矿厂做工,石矿厂关闭后,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能外出做苦力,辛苦一年还不够家里的开支。自去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胡应强在县粮食局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在后山建设了一个养殖基地,3000多只鸡、60多只羊,预计年收入有10多万元。“目前,这些鸡基本都能产蛋了,像这种鸡蛋能卖到12元/斤,还有已经长成的10来头羊也能够卖了!”看着满山寻食的鸡和羊,胡应强的脸上笑开了花。
“县粮食局干部还帮我们建设了120亩水果种植基地!”采访中,楚江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县粮食局领导邀请退休专家前来考察,帮村民制定了因地制宜的种植规划,才有了如今村上的水果种植基地,有望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基地开工的时候,我就在做事。像我这样的年纪大了,村上叫我去做事是对我特别关照了。”在楚江村水果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做事的周菊桃,虽然一身的泥土,但是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周菊桃说,自己今年67岁了,两个女儿出嫁以后,家里就自己和妻子两个人,考虑到他年纪比较大,村上有轻松的活一般都会叫他去做。如今他已经入股了水果基地,不仅能够做事拿工资,还能参与年底的分红。
“软硬”兼施 帮到实处
为了切实将扶贫工作帮到实处,县粮食局坚持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一齐抓。
在改善困难村民居住环境方面,县粮食局工作队员深入细致调研,和村委会合力为13户居住环境恶劣的村民建设集居点,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13户贫困群众即将搬进新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县粮食局主要负责人率领干职员工自带工具,分成3个组,定期到村上进行修缮打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领作用。该局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引导村上积极打造楚江绿化带延伸3公里,亮化延伸1.5公里至三组,评选出党员美丽庭院10户,农户美丽庭院50户,全村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村级四边干净漂亮。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长效,县粮食局注重帮助建设村部软环境。在楚江村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优势产业,坚持以经济开发和智力开发相结合,变经济扶贫为技术扶贫,引导组织村上党员干部和村民上农技课、法律课、党课,在群众中弘扬正能量。
面对记者采访,楚江村主要负责人介绍,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如今楚江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也越来越高。今年,通过县粮食局的引导帮助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楚江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作用,主动筹工筹劳,硬化公路4.2公里、新修五组机耕路1.2公里、亮化绿化约5公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周伟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