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回家看看

编辑:陶湘 2016-12-14 15:19:03
—分享—

  近日,笔者在闲暇时间阅读时读到了一篇触目惊心的报告,名称为《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而国内有关于老年人自杀的报道,笔者一经搜索后发现,老年人自杀在农村中竟然并不少见。更有甚者,在湖北京山农村还出现了所谓的“自杀屋”、“自杀洞”,一部分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下面就是一个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活生生的案例。

  老人姓杨,今年75岁,丈夫去世多年,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个儿媳嫌老人体弱多病,都不愿与老人一起生活,让老人单独居住生活,一年难进老人几次房。老人唯一的欣慰是女儿非常孝顺,平常三病两痛总是女儿帮她买药带她就医,还经常把她接到家里长住。可惜的是因去年女儿在当地做事的工厂关闭,女儿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一是心里闲得无聊想找点事做,二是想到儿子马上要结婚需要经济支援,于是在熟人的介绍下去了离家30多公里的一家餐厅打工。老人一直有哮喘病,近段时间适逢秋冬季节交替,气温反差大,是一年中哮喘病人最容易发作的时间段。老人也不例外,并且此次发作时间拖得长,老人儿子在外地,儿媳不理,打工的女儿也只是给了点钱叮嘱老人自己到镇上的卫生院治疗。吃了一段时间的药都没有什么效果,又听到女儿说外孙当月17号结婚,接她喝喜酒。老人看着自己被哮喘折磨得走两步就喘不过气来的身体,担心这样子出现在婚礼现场不好,于是自己一个人去了村上的卫生室打点滴。然而,严重的哮喘病又岂是小小的村卫生室几瓶点滴就能缓解的,老人打了几天,病情并没有什么好转,每天孤独、艰难地自己一个人来去卫生室,回到冷冷清清的家倒杯水的人都没有,还要自己做饭。也许是对这个世界实在没什么留恋了,也许是心中想着自己走了就可以减轻女儿的负担,于是,在离外孙结婚还有9天的晚上,老人用一根绳子悬梁结束了自己凄凉的一生。老人走了,闻讯而来的女儿哭得晕过去几次,而在家的两个儿媳却连叫她们帮忙把老人从梁上放下来都不肯,说害怕。

  老人辛劳一生养大三个儿女,到最后却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闻之无不为之感到惋惜,同时也不禁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悲剧会上演?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会选择用这样残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据了解,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人自杀,老年人已经成为自杀率最高的人群。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养儿防老”从理念和实际上都已不再适应。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所知,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与配偶居住的老人仅占41.9%。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子女生活压力加大,整日奔波劳碌,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能力给老人优越的生活,而大部分老人也理解和心疼子女,尽量不拖累子女,不给他们增加负担。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造成了人性的缺失,人们越来越缺少对父母精神上的关怀,造成了老人精神上的“空巢”。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不要让自己在失去了的时候再后悔莫及。就像那首歌里唱得那样:“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帮爸爸揉揉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打一通电话,吃一顿团圆饭,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一点一滴都会温暖老人的心灵,让他们不再感觉孤单。

  吴戍疆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