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楼镇杨林村环保员在分拣中心分类整理垃圾
“周围环境卫生好,夏天蚊子都没有了。”11月8日,花明楼镇杨林村村民齐石中今年八十岁了,看着眼前的变化他感慨地告诉记者,没想到还能看到周边环境变的这么美,垃圾进行了清理,绿树红花的,自己住的很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
四年来,政协委员们紧紧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等方面建言献策,积极营造宜居城乡环境,共提出社会建设类提案456件。而其中农村垃圾处理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规范农村垃圾处理、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就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2013年,县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唐春艳经过多次调研,发现当年我县总人口约136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300吨,年总量接近48万吨,而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仅仅是简易填埋,给土壤、人畜饮用水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了解到情况后,她认为规范农村垃圾处理,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已经势在必行。为此,她走访调研,并前往灰汤镇竹田村进行专题学习。在2013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规范农村垃圾处理、打造生态宜居家园》提案,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养成良好习惯,优化投入方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规范垃圾填埋,同时探索垃圾处理新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减少垃圾填埋处置量。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我县农村垃圾治理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效也在逐年凸显。花明楼镇就是农村垃圾治理示范乡镇之一。“我们先自己分类放好,保洁员逐户上门收取。”花明楼镇杨林桥村村民齐石中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会先把垃圾分好类,放到家门口的垃圾桶里,保洁员每隔两到三天就会上门收取。这是花明楼镇实行整镇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一个缩影。
花明楼镇副镇长陈伟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宣传力度,印发1.5万份垃圾分类减量公开信,逐组召开户主会进行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同时在各个村设立垃圾分拣中心,全镇88名保洁员各配备一台电瓶车,逐组逐户上门收取垃圾并进行分类减量处理,并送往镇垃圾分拣总站,对于不减量后不能再回收利用的垃圾将运往压缩式垃圾站进行处理。
像花明楼镇这样加大农村垃圾处理力度取得成效的乡镇还有很多,据县爱卫办主任杨向东介绍,近年来,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我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整洁村”、“生态村”、“和美村”“景观村”等四星村庄创建活动,发动群众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加强指导督查,由县爱卫办牵头,对29个乡镇(街道)进行现场垃圾分类减量指导。我县还加大奖补力度、考核标准和要求,系列措施的出台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已有11个垃圾分类示范村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全县即将评选出2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发放奖金1万元。目前,全县有40%以上的村建立了垃圾分拣中心及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体制,40%以上的村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全民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彭小凤 周伟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