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自然界的精灵,是天空中的明信片。
没有鸟的天空无法想像。
没有鸟,就没有活力和生气,没有美,只有死寂和单调。
然而,到哪里去倾听鸟声呢?
我的老家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群山起伏,山不高,但树木茂盛,是百鸟的乐园。屋后有一陡坡,坡上有大树数株,炎炎夏日,浓荫如盖,我们总喜欢到树下乘凉,凉风习习,鸟声清幽,天籁齐鸣,绿波如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如噙着母亲温暖的乳头,听着母亲的摇篮曲,身心得到完全舒展……
在故乡的鸟声里,我渐渐长大,并飞离了故土。
工作的第一站在山里的一所学校。走进校门,迎接我的就是一排排撑着巨伞的大树。每天清晨,晨曦微露,休息了一夜的鸟儿纷纷站上枝头,呼朋引伴,快乐歌唱,阳光轻轻敲打着玻璃,往往还能听到青色的风拂过树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响。
随后,我进了城,先在长沙,继而回到故乡,来到了沩江边的千年古镇玉潭。记得刚回县城时,住在香山巷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居住环境极差,冷不防,就有一盆脏水从天而降,地坪里垃圾遍地,臭气冲天,由于长期有污水浸泡,我房前的地坪非常湿滑,使人立脚不稳,不熟悉情况的人经过那里时十有八九要摔倒。
天空灰蒙蒙的,地面灰蒙蒙的,灰色的建筑,灰色的街道,眼前很少见到绿色。至于鸟声,只存在于记忆中,更听不到了。
我渐渐习惯了没有鸟声的日子。那些日子,和没有鸟声的大自然一样灰暗。
在那里居住了三四年,我搬进了县城内第一个居民小区银海花园,住进了一套高层套间。房子很大,近140平方米;房子很高,在最顶层七楼,用一个时尚的词来形容叫上与天齐,日与飞鸟流云为伴。视野开阔,无人打扰,喧哗的红尘都在脚下,给人以与世隔绝,如入仙境之感。在家里,可以褪去所有的伪装,以最原始的面目示人;可以静静地养伤,身体的或心灵的创伤。无论外面有多猛的风,多大的雨,狂风巨浪也好,电闪雷鸣也罢,都能安然入睡……
时不时,我们又能听到鸟声了。
那些美妙的声音,如此熟悉,如此亲切,在黎明的窗前营造了一片和谐与安宁。
甚至,很多时候,有不知名的鸟在窗前轻捷地飞过。她们欢快地抖动着翅膀,或如箭一般掠过,或翩翩起舞,或相互嬉戏,声音时而清幽,时而激热,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像一支古典的曲子,像一首民族音乐,像贝多芬琴下流出的声响……不,她们的声音更加纯正,更加天然,不带一丝杂质,是完全的天籁之音,而这种声音,是任何技巧也学不来的。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曾经有几次,我们开了窗不记得关上,鸟儿进来了,将春天一并带进了房间……这时候,我们先是欣赏,然后将她们送出窗外。毕竟,天空才是她们的家。
城市越来越美,鸟儿越来越多。在银海花园居住十个年头以后,我也搬到了行政中心板块,环境更好了。
到处都听得到鸟声。
小区绿化率越来越高。无论是兆基君城,还是中源凝香华都,或者盛翠豪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住房,只闻鸟语,听不到喧闹的市声。
街道绿意盎然。奇花异草,迎风招展;春兰秋菊,各擅胜长,成为鸟类最好的乐园。
更有沿江风光带,一河碧水,玉带飘飘,两条绿色长龙,盘旋而上,江风拂拂,鸥鹭蹁跹,成为市民休闲的最佳去处。
听到鸟声,我就想起了大自然。想起了山、树、花、草,想起了蓝天和白云,想起了天堂,想起了梦中情人。
这些,都不是梦。
这些,离我们已越来越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贺小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