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擦亮四张名片 成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编辑:陶湘 2016-10-31 09:09:53
—分享—

  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蒋改平

  未来五年,全长沙都将围绕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建设“四更”长沙,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作为长沙除了岳麓山之外,仅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沩山风景名胜区该怎么干?就是要找准定位、主动切入、积极服务,就是要结合县党代会部署的“四个打造”、“四个强化”,以将风景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全域旅游景区、群众幸福家园”为目标,着力擦亮生态、文化、康养、旅游四张“名片”和国家级沩山风景名胜区这块金字招牌,形成长沙旅游“东也大围山,西也大沩山”的鲜明形象格局,服务“四更”长沙,成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1 着力践行“两山”理论,擦亮“生态名片”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沩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山水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及外围保护地带规划面积398.9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就有431537亩。绿水青山就是风景区最好的景观,就是最宝贵的优势资源、生态名片,就是风景区的生命线、发展底线、金山银山,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目前,沩山风景名胜区由于面积大、居民多,加上管理难到位,违法建设、采石挖沙、生活垃圾乱倒乱扔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景区形象造成了较大破坏。沩管会将针对这些现象,在继续做好省级生态文明风景名胜区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划定禁建区和保护区两条红线,着力解决历史遗留的林地承包问题,全面封山育林,适度提高村民建房林木补贴,促林相大改观;在风景名胜区内组建国土规划和环保分局、森林消防大队、综合执法大队、森林公安等资源保护队伍;积极投身到整治非煤矿山违法开采、整治规模养殖污染、整治河道非法采砂、整治投肥养殖、整治挖山取土洗沙“五大整治”攻坚战中,对矿山企业、洗砂厂、鞭炮厂等对景区内破坏生态资源严重的一批企业坚决进行关停,对景区内的违法现象予以重拳打击,下大力气严禁电鱼、毒鱼、捕猎野生动物,严控开山采石、河道挖沙等破坏生态的行为,清除景区的视觉、听觉污染,努力实现风景区“零砍树、零失火、零裸露”目标;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对景区内破坏严重的、发生过火灾的山体、荒山及公路沿线进行造林复绿,力争通过保护促开发、开发促保护,建设蓝天碧水、山色空蒙、青山如黛、深潭蓄翠、天人合一的生态沩山风景名胜区,力推沩山乡成功创建2016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助力“星城美”“城市绿”“长沙蓝”成为常态。

  2 着力挖掘丰富内涵,擦亮“文化名片”

  文化不仅也是生产力,更是景区的生命力,还是景区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沩山风景名胜区人文资源底蕴厚重,主要拥有青铜文化、佛教文化、湖湘文化、红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等风景名胜资源。有被考古界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炭河里文化遗址;有禅宗五派之一沩仰宗的祖庭、始建于公元807年的密印寺,以及矗立于密印寺后山毗卢峰99.19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和气势恢宏的万佛灵山主题公园;有密印寺开山鼻祖灵祐肉身塔、唐相国裴休墓、唐诗僧齐己墓、宋状元易祓墓、抗金名将张浚和朱张理学创始人张栻父子之墓、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国司法制度奠基人谢觉哉故居等,其中国保单位4处,省保单位7处,市保单位3处,县保单位12处,占据我县文物历史资源的大半壁江山。但目前大力开发、较有名气的只有密印寺、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和即将问世炭河里古城,还有张南轩墓、田冲兰花屋场、惠同廊桥、毛公桥、状元易祓墓、裴休墓、何南薰墓等诸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待字闺中,我们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借长沙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的东风,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思路,深度挖掘和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力促炭河古城、兰花屋场等在建文化旅游项目竣工开放,加快南轩生态文化园等规划项目建设,逐步修复何叔衡、谢觉哉故居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力争办一座佛教学院、一座禅茶体验馆,建一个禅茶文化园,打造一批文化的、养生的民宿体验项目,进一步充分发挥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增强风景区居民文化自信,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3 着力做大产业创新,擦亮“康养名片”

  8月26日,国家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康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沩山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古木苍松,鸟语花香,气候温和宜人,沩山夏季气温比长沙市区低8-10℃,再加上特色物产丰富,沩山毛尖、豆腐、腊肉、鱼、红薯粉、祖塔七星椒、黄材干鱼等沩山系列食品,因生长环境优良、土壤富晒富锌,具有天然纯绿色、品质好、味道佳等特色,是宁乡乃到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洲”、“绿肺”、“绿色工厂”,是良好的休闲度假、疗养避暑胜地,更是养生、养心、养老的福地。康养产业是朝阳产业,我们一定要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要依托景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为重点,积极服务北大未名集团与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投资30亿元建设的“未名青羊湖国际森林康养中心”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具备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浴、森林步道、养生温泉、养生饮食、森林茶馆、运动养生等体验项目建设;要积极主动对接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国家级康养示范区建设,以打造“湖南宁乡.健康旅游城”项目为重点招商,举办中国宁乡·国际旅游康养论坛,规划建设特色康复医疗基地、青羊湖健康旅游基地、密印寺“康复养生”禅修基地和“健康生态”农业产品保障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让生态建设的成果惠及山区群众。

  4 着力推进“旅游+”战略,擦亮“品牌名片”

  旅游是富民产业、长远产业。沩山风景名胜区要服务“四更”长沙,成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后花园”,就要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全域发挥“旅游+”功能,推动旅游与“五化同步”相结合,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大旅游格局。沩山风景名胜区将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坚决按照宁乡县委、县政府“1+5+N”这张规划的蓝图干到底,依照“唱响观光游、做强生态游、挖掘文化游”的旅游发展思路,策划包装采茶季、赏花季、漂流季、参禅季、礼佛季“五季”旅游产品,精心打造最美山地自驾公路、1917主席游学行等沩山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打造茶叶、小水果、有机蔬菜、根雕、香干等一批地方特色旅游产品,适度发展农耕体验、农业园区、现代农庄、家庭农场等服务型产业,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配套,力争沩山密印景区升级4A、炭河古城创建4A;继续按照“旅游+、互联网+”工作新思路和“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全民受益”的创新模式,精准施策、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和号召风景区内企业、个人全员参与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交通、导游、安全等旅游服务第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夯实“佛气—人气—财气”的良好发展格局,吹响风景区旅游产业扶贫的攻坚号角,促使全域景区化向全域旅游化转变;加大景区宣传营销力度,编纂一本书(《湖南省志·沩山志》),唱响一首歌(《沩山情》),拍制一部电视剧(《四羊方尊传奇》),认真办好宋城·炭河里千古情首演庆典、佛文化节、漂流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树立“传奇之源·生态沩山”的旅游品牌和“因沩有你,精彩无限”的旅游形象,大幅提升景区人气,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人数200万人次以上,打造成为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