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是日趋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就我县来说,非煤矿山的私采滥挖尤为突出。污水横流、山体受伤、植被遭毁……如何终止这些杀鸡取卵的行为,如何抚平这些历史陈积形成的伤痛,关键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凝聚生态共识、加大生态修复、实现绿色发展。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亟待突破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已成为绿色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上级精神,紧跟县委步伐,立足民本民生,善为勤为敢为,狠抓专项整治。务必正确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防止寅吃卯粮、竭泽而渔。聚力让“生态共识”转化为“生态行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力开创一个绿色生态发展的大好局面。
凝聚生态共识,我们首先要做到不再撕口子,不纵容违规违法行为。如果为了眼前利益,仍旧大干快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任由私采滥挖或投肥养殖破坏山林、污染空气河流,那么政策和部署就会如同空中楼阁。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维护和树立法治权威,旗帜鲜明地拥护相关精神和部署,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强力整治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做到生态修复全覆盖,有针对性地选取苗木花草进行培育种植,并做好后续跟进养护管理;着力绿色产业转型,结合当地农业、种植业以及旅游等美丽经济产业实际,引导其做大做强,将“绿水青山”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绿色资本”源源不断地为当地群众提供“生态红利”的良性循环。
凝聚生态共识,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便会有正确的行为选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村组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务实作为,确保责任田责任地实现永续发展。要动员和协同社会贤达、老年协会、妇联组织、学校团体等各级组织和人员,争当环境保护的“宣传员”、绿色生活的“示范员”、动真碰硬的“战斗员”、美化环境的“服务员”、污染防治的“监督员”,充分发挥各自在当地的影响和对当地具体情况的熟悉等优势,亲力亲为带头示范,入村入户宣导到位,做实做细思想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理念贯穿到群众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位群众形成绿色价值取向、绿色思维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新风尚,为走绿色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行动中凝聚起最广泛的生态共识,在共识上汇集起最强大的生态合力。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留下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是140多万宁乡人民的强烈期盼,更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心存敬畏,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楚沩大地就一定会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明朗,也就一定能够续写好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的大美篇章。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本报评论员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