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支书的富硒绿色链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欧有才 唐汉清 编辑:陶湘 2016-06-28 14:23:53
—分享—

图为刘应良(右)与妻子向村民讲解富硒茶的培植技术。

  在花明楼镇一新村老支书刘应良,把村上原有的一块“包袱”之地,通过自己十多年辛勤劳作,运用科学管理,将农产品富硒技术成功打造了一个“湘妃翠”绿色产业链。6月23日,记者专程前往采访,在翠绿的茶园里见到了刘应良,他正与妻子向村民讲解富硒茶的培植技术。

  把“包袱”扛在肩上

  刘应良从部队退伍后不久,1984年起担任村支书至今。为了把村上集体企业盘活,将村上一块300余亩的茶场承包给个人,由于品种老化,产品销路不畅,承包者年年亏损,2001年底提前三年中断承包合同。村上多次贴出承包公告,也无人问津,成为村上的一块“包袱”。为了不使村上唯一的“祖业”——村级茶场荒芜,老刘说服家人,毅然揭榜投标30年。

  当年,他靠借贷100余万元,把300多亩的茶叶基地全面开垦平整,改造低产茶园和荒坡土地,选购优质高产的茶苗,并合理间种1000株杨梅树,全部按生态种植,茶果树进行间作。

  实现富硒绿色梦

  2006年,湖南省启动了全民补硒工程,刘应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果将富硒技术运用到茶园中,提高茶叶含硒量,市场潜力巨大。他多次请来茶叶专家来茶园指导种植及加工技术,专家都认为整个茶园坐落在青山翠绿之中,无工业污淹,远离农田和住户,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小黄土地富含茶叶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略带腐植酸氨,完全可以将富硒技术运用到茶园里。

  有了专家教授的论证分析,刘应良信心更足了。2009年,他通过多种途径,他终于与长沙福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合作研究开发富硒茶叶、稻谷生产及其他农产品开发项目。

  为了使这一技术尽快落实农作物上,刘应良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将梯级茶园全部深施茶叶缓释肥和富硒植物营养剂,采用有机茶园标准建设。同时,他在稻谷、红薯等农作物试验。

  他白天忙完村上工作,晩上拿着手电到茶园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到了收获季节,他将加工后绿茶和稻米样品送到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测结果出人意料,送检样品含硒量较高,特别是绿茶样品含硒结果,达到实测值1.18mg/kg,稻米实测值0.207mg/kg。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农产品如有含硒量多,人们长期食饮有益健康。富硒技术试验成功,刘应良的农产品成为争抢对象。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前来老刘家下定单。

  有一次,省城一客商下乡考察项目,顺便带了包刘应良自产的绿茶,回家邀茶友品饮,都说这是一道好茶,清香浓郁,甘醇爽口,翠嫩匀齐,高香耐泡。

  将富硒技术变为富民工程

  为将富硒技术来发展高效农业,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增益。刘应良在本村农户免费传授,优惠供应富硒植物营养素,高价収购农作物产品。近几年来,推广使用该技术农户每亩增收300多元,全村增収近百万元。

  如今,他精心培育的茶园,处处郁郁葱葱,焕发生机勃勃,远看象个的绿色“聚宝盆”。茶园山中开挖一口面前近3亩、水深10余米山塘进行干旱浇灌,邻近处因修高速取土遗留下数十大土坑,他准备投资几十万元,进行整平,然后栽茶种果。

  刘应良有一个更大梦想,把现有的白云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湘妃翠”系列农产品牌子做好,将富硒技术推广到多个种养殖领域,含硒水果、含硒鸡蛋等。并要做到园中有果,水中有鱼,山中有屋,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绿色农家休闲山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欧有才 唐汉清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