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香山新村发现辛亥武昌起义将士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叶正强 李先强 编辑:陶湘 2016-06-16 13:40:50
—分享—

  近日,记者从夏铎铺镇香山新村了解到,当地村民偶然发现该村有一处辛亥武昌起义将士墓至今保存完好。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墓坐北朝南,用麻石砌就,墓首各有一小石狮,下方各有两个石雕图案,墓中间有一麻石栏板,并雕有四个大字,但较难辨认。唯有墓碑历经数十年风雨,仍清淅可见。墓碑刻有刘公兆藜大人字样,系其与妻邹氏合冢,正中共有3块石碑,右边一块碑文详细记载了刘兆藜生平,所载其世居宁乡南乡,系属南塘刘氏,分支旺支,十四派,清五品军功,有大志,壮岁见清廷不振,投笔从戎,入军校毕业,辛亥武昌起义,随湘军援鄂,任执事官职,终因积劳成疾,于民国三年十二月逝世,享年35岁。

  随后,记者专程拜访了刘兆藜老先生的侄孙媳,现年91岁的刘老奶奶。她说:“八叔公(指刘兆藜)25岁军校毕业,参加革命十年,他的母亲陶氏是历经铺街道火龙洲陶峙岳将军的姑姑。刘兆藜和陶峙岳是表兄弟关系。”刘奶奶还说:“当时出去搞革命,陶峙岳是刘兆藜带出去的,刘兆藜比陶峙岳年长13岁,那时条件极为艰苦,刘兆藜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当年是陶峙岳将刘兆藜的骨灰用包袍袱送回来的,为躲避清军的追杀,一路上辗转步行数日,终将骨灰送回故里安葬。

  据记载,当年参加辛亥武昌起义的革命志士,都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怀着一心救国的赤子情怀,历尽艰险,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该墓葬的发现,对挖掘香山区域内的人文历史资源,了解民国时期的墓葬结构,研究当年湖南湘军支援武昌辛亥革命,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悉,当地正向有关部门报告,研究制订方案,拟将该墓予以保护。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叶正强 李先强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