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冒充公检法诈骗”、“包裹藏毒诈骗”等电信诈骗方式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县政法系统重拳出击,通过“红袖章”巡防、“警民见面”等活动,深入开展群众防诈骗宣传和劝阻活动,全面构筑电信诈骗防范网络,有效遏制了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态势。
建立打击电信诈骗新机制
近年来,随着金融、通信业的迅猛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电信诈骗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我县电信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由于此类犯罪是远程非接触性犯罪,犯罪分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快捷的网银转帐手段,不断变换犯罪手法,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步步设套,群众深受其害,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为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有效破解当前电信诈骗发案多、损失大、挽损难等难题,我县按照“防范与打击并重”的总体思路,通过组织推进、警银协作、宣传教育、破案攻坚等措施,全面筑牢了电信诈骗防火墙。县委政法委积极推进“红袖章工程”,将银行保安、工作人员等纳入红袖章范畴;建立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微信工作群,第一时间通报全县电信诈骗犯罪的新手段、新方式和防范举措,公布近期电信诈骗案件的银行卡网银登陆以及转账IP地址、银行卡信息、通讯号码等情况;深入开展“警民见面”活动,政法干部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宣讲法律法规,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极大提高了群众的防电信诈骗的意识。
同时,联合电信、联通、移动公司不定期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向全县辖区群众发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常识短信,实行大堂经理“首问”制、银行柜员“核对”制、大堂保安“巡防”制,要求严格按照“三问、二看、一核对”的阻截电信诈骗标准化流程操作。同时,全面梳理冒充司法人员、虚构退税信息、短信汇款等10余种常见电信诈骗手段伎俩,制作宣传手册,在人流量大的广场、街道、小区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为群众提供现场咨询。在机关、企业、社区、市场等场所,发放宣传手册。
打击电信诈骗见实效
“亏得有这个预警信息群,不然我的六万多元血汗钱就这样没了。”说起5月18日遇到的诈骗事件,青山桥镇青山村村民戴先生依然心有余悸。原来,当日下午16时许,戴先生接到自称长沙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说戴先生因身份信息泄露涉嫌犯罪,要求银行卡上的67000元转到赵娟娟的银行卡上。戴某赶至青山桥农商行转账,柜台工作人员根据联动群的预警信息发现这是典型的诈骗账号立即停止转账立即报案,青山桥派出所及时赶到将其带回,告知其这是一起电话诈骗案件,戴先生这时才恍然大悟。
5月15日上午,中韵机械厂员工刘某接到一个号码为13548795529的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慈善机构的刘主任,说要给她做慈善捐款,要她按照100元交2元的税金方式先交6000元税金到农业银行6228481********3171(陈小春)帐上。刘某在宁乡大道农业银行营业部取了6000元准备汇款时,梅家田派出所值守协警高伟发现异常,立即制止并通知副所长杨江海。杨所长立即赶到现场与当事人刘某进行交流,识破骗局,打消了刘某汇款的念头,挽回了经济损失。
记者获悉,仅在5月份,我县政法系统、各银行网点及时劝阻受骗群众达20余人,挽回群众损失近40万元。
谨记“六个一律”防电信诈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日常生活中,市民该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要戒除贪念。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陌生人的电话或者短信中涉及中奖、退税、低价购物等“好事”信息一律不要相信。心中没有贪念,犯罪分子便无机可乘。二是不惧恐吓。遭遇陌生人以公检法身份要挟时,不要恐惧,一律不要相信。即使自身有违纪行为,也应该知道调查处理必须是当地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三是当面核实。凡是陌生人电话、短信,要求转账、汇款的,可到银行、税务、电信、公安等部门当面核实。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此外,短信中的链接不要轻易打开。
“简单来说,市民可以谨记‘六个一律’,即”接电话,不管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只要是要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所有170、171、40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该负责人表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关键是不对任何人泄露账户密码,控制转账汇款。亲朋好友间要相互提示,提醒家人和朋友若接到电话、收到短信,只要不认识、不熟悉,均不要理睬,以免被诱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小范婷 彭倚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