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师灵祐开宗风,法雨长施沩仰情。叠障群峰生异景,徐徐岚雾隐苍龙。高坡低谷茶连片,孕就灵芽特质鲜。工艺精深催极品,万方闻此兴犹巅。”这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叶专家刘富知沩山行所作的诗词。2015年6月中旬,在沩山乡成功举办的首届宁乡沩山黄茶文化节,旨在启动大规模恢复和发展传统名茶“黄茶型沩山毛尖”,刘富知教授莅临现场特赋诗祝贺活动圆满成功。
提起沩山黄茶,被评为“沩山黄茶制作工艺第一传承人”的黄雪钦功不可没。原来,沩山黄茶早在唐朝时期就是贡茶,近年来,为重振千年贡茶雄风、恢复沩山黄茶美名,黄雪钦潜心研发、推广沩山黄茶,不遗余力。在他的努力下,首届宁乡沩山黄茶文化节于2015年6月13日盛大开幕,备受瞩目。而黄雪钦也得到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和密印寺方丈的高度认可。
近日,当记者随同县农技中心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张永红来到沩山采访,问起他的未来打算时,黄雪钦表示:“我正在规划建设一个集禅茶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体验式采茶、制茶于一体的沩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预计到明年就可建成。为了更好地与时代接轨,我公司目前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网络拓宽沩山茶业的销售渠道。我的梦想和目标还有很多,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沩山茶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黄雪钦:一位有远见的沩山茶业领路人,荣获“湖南茶叶十大杰出制茶师”、“沩山黄茶制作工艺第一传承人”称号
黄雪钦,1964年出生于沩山乡八角溪村,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高级评茶师,湖南省茶业协会理事,荣获湖南茶叶十大杰出制茶师、沩山黄茶制作工艺第一传承人、湖南省劳动模范、宁乡县首届十大杰出创业青年、宁乡县首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称号,并当选长沙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和长沙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
“我读小学的时候,就随父母一起采摘制作传统的沩山黄茶。”黄雪钦告诉记者,虽然他所经营的沩山茶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响当当的茶企,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制茶手艺,而从小与茶结缘,是他从事茶产业的一大优势。
制茶者一旦研发出好的产品,都会有一种源自心底的愉悦感令其久久畅享。沩山雪尖、沩山雪芽和沩山贡尖,便是黄雪钦的三个得意之作,前两者为绿茶,后者是黄茶。采访中,黄雪钦告诉记者,黄茶属半发酵茶,传统的沩山毛尖便属黄茶。据权威机构检测,黄茶沩山贡尖的氨基酸含量高达4.68%,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儿茶素含量高达16.94%,且具口感醇正、回味醇甘等特色,还有护肝养胃等保健功效。
刘富知教授曾透露:“相对来说,我国黄茶生产量最少,市场占有率最低,故在当前情况下提倡大力发展黄茶这类茶,适当扩大其市场份额,这既是我国茶类结构调整的需要,也能为茶叶内销和出口注入新的活力。”他还说:“不必讳言,传统烟熏型沩山毛尖的消费群体太窄,其市场难以拓展,所以沩山茶业在复兴传统黄茶型沩山毛尖时果断地取消了薰烟这道工序,而代以更科学的制作工艺,使其口感和香气超出了原有的黄茶型沩山毛尖。沩山人民把握黄茶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在复兴中抓创新,以创新求发展,重振沩山历史名茶雄风,前程无量!”
据悉,黄雪钦从2013年起加大对传统沩山黄茶制作工艺的发掘提升力度。两年时间内,经过了近百次试制,终于摸索出一套完整而稳定的制作工艺。去年开春后,其制作的沩山黄茶色香味均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深受市场欢迎。同时,在他的努力下,公司成功举办了首届沩山黄茶文化节大型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有“黄茶交流会”、“黄茶女神评选大赛”、“百万寻找黄茶传承人”等,活动得到了省、市、县、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活动参与者数以万计,影响数百万人,引起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日报、潇湘晨报、凤凰网、大湘网等省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有力提升了沩山黄茶的品牌影响力,为湖南民众呈现出丰富的沩山黄茶文化盛宴,也为宁乡特色县域经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沩山乡及周边乡镇茶叶产业走上规模发展的致富之路
透明的水杯内,片片芽叶像一群受惊的游鱼在水里上下浮沉,接着便缓缓旋转,好像鸟儿慢慢在空中回旋,还可看到茶芽张开小巧细嫩的两片鹊嘴。热气氤氲,茶香充溢整个茶室,好客的黄雪钦用茶人的方式招待来访的记者和来宾。
当记者提及他曾获得的多项荣誉,特别是荣获“湖南十大杰出制茶师”时,眼前这个笑意盈盈的质朴汉子只是一笔带过,转而继续讲述他与沩山茶叶的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沩山还是我县西部一个偏远的交通极为不便、信息十分闭塞的贫困山区。当时,八溪茶厂只是一个村办茶厂,由于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村委决定改制承包。在这种情况下,土生土长的黄雪钦忘不了自己从小与茶的结缘,依然认定茶叶是一个好产业,在沩山做好做活茶叶文章,不但自己有利可图,更能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1994年,他毅然放弃在外地经营得相当红火的运输事业,回村承包了八溪茶厂。
承包村茶厂后,黄雪钦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湖南农业大学请来专家教授,对茶厂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大胆转变加工工艺,将当地传统手工制作的烟熏黄茶改为机械规模生产的名优毛尖绿茶。
“手工制作茶叶劳动强度大、量少,质量还不统一,为了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我一口气引进了3条半自动生产线,在沩山引起了轰动!”黄雪钦自豪地说。正是因为他敢想敢干,茶厂很快由衰转盛,沩山当地茶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面积快速扩展,产量成倍增加,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黄雪钦为激发当地群众的种茶积极性,每年都要与茶农签订鲜茶叶保护价收购合同,并对种茶大户进行奖励、对茶农进行定期培训。他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来带动沩山乡及周边乡镇茶叶产业化的致富路,使优质茶在沩山的种植面积从200多亩发展到1.2万亩。他以这种订单保护价收购鲜茶叶的形式,将1万多农户和社员纳入产业链,在沩山及周边建有八角溪村水井冲茶场、旁海形茶场、白玉山茶场、肖家坳茶场、祖塔同庆茶场、黄材镇蒿溪茶场六个茶场基地。他把一个村办茶厂发展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沩山茶产量由原来的几百公斤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吨,产值由60多万元发展到了现在的80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沩山乡茶叶加工厂从1家增至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6家,茶叶种植面积达3万亩,使沩山茶叶产业走上了规模发展的致富之路。
现在,黄雪钦的公司年产销近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年增茶农鲜茶叶收入500多万元,发放当地劳动力工资2000多万元。他带动周边茶叶种植乡镇6个和茶叶种植大户5000多户,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茶叶培育、采摘与加工过程中大力实施精品概念,努力打造驰名商标品牌,进军更广阔的国内外高端市场
企业的不断发展,给黄雪钦带来了信心与决心。2001年,他注册成立了长沙沩山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立即投资100多万元建标准化加工厂房。2008年,他又投资120多万元引进全县首条名优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同时,他大做包装文章,在全省率先推出防伪易拉罐、无氧真空等包装技术,采用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包装外观装潢设计,并在茶叶培育、采摘与加工过程中大力实施精品概念,使其产品品质“内外兼修”,终于成功打入了国内外高端市场。
在闯市场的过程中,黄雪钦敏锐意识到沩山茶产业长足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走科技兴茶之路,促动茶园基地建设。针对国际市场有机生态茶畅销的形势,他在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引入严格的有机食品标准,2002年公司产品在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有机生态茶认证后,2005年近1000亩茶园基地又通过了在全球以严格著称的欧盟国际有机生态茶产品认证,所开发的有机生态茶成功进入欧盟等国际市场,公司3000亩茶园基地获得国家出口基地茶叶种植场备案登记证。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雪钦已初步建成了一个20公里的有机生态茶园观光走廊,并投资1000多万元在沩山大道建成了一条集休闲娱乐和产品展示的科研综合办公大楼,全面提升了公司整体形象。2014年,公司更名为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这家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生产的沩山牌沩山毛尖,已成为全省茶叶的主导名优茶名牌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并出口欧美。
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秉承“以诚为本、开拓创新”的理念,坚持打造绿色环保健康、原生态无农残高山品牌茶。目前公司拥有生态茶园基地1.2万亩,厂房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公司资产总额1亿多元,总部直销门市800平方米,拥有名优茶自动清洁化生产线2条、半自动生产线6条,建有300平方米的冷冻保鲜贮藏库及拥有先进成套的真空无氧包装设备,成为一家融名优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和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专业性茶业公司。
黄雪钦介绍,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系列产品有沩山雪尖、沩山雪芽、沩山贡尖、沩山特级有机毛尖、沩山特级有机绿茶、沩山毛尖、沩山绿、沩山密印寺禅茶、沩山黄芽茶、沩山红芽茶、沩山绞股蓝茶和沩山擂茶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其“沩山牌”注册商标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
黄雪钦告诉记者,近6年来公司与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投资1亿元在宁乡金洲大道征地80亩组建了湖南河西走廊茶业有限公司,此项目是两家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品牌联合、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组建起来的,是集茶叶种植、名优茶生产加工、出口茶精制拼配、销售及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市级重大项目,其强大的生产加工、销售能力及高科技技术力量,将为宁乡的茶业资源整合提供强势支撑。前年即出口欧、非洲市场创汇230万美元,去年又有大幅增长,今年计划增加到100万美元,为宁乡茶叶出口创汇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沩山茶叶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雪钦还告诉记者,沩山红茶及沩山黑茶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各界人士一致好评,沩山黄茶主打产品“沩山密印寺禅茶”则荣获2014年“湖南省茶叶博览会金奖”。黄茶、红茶、黑茶的开发填补了公司产品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公司产品种类,增加了新的亮点和市场活力。因为之前沩山茶原料的利用率较低,大量的夏秋茶鲜叶老化浪费,而用夏秋茶鲜叶为原料,进行黑茶、红茶、黄茶和出口茶的产品开发,能高效利用夏秋茶,为茶农每亩新增收入两三千元,增效50%以上。
建设沩山茶业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让游客在体验采茶、做茶的同时,领略沩山千年贡茶和千年禅茶文化
“投资1500万元,再建设一个名优茶、黄茶、红茶和黑茶精深加工车间,充分利用夏秋茶鲜叶原料拓展产品新空间,并使茶农增收增效。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沩山名胜风景区、沩山佛教文化和沩山千年贡茶文化,建设一个集现场赏茶、采茶、制茶、品茶、园林休闲、观光旅游、茶母本品种园、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茶文化产业园。继续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开设专卖店,拓展国外市场,努力打造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国名牌等品牌。”对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黄雪钦有着这样的规划。
沩山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麦饭石土壤分布普遍,并且富含硒、锌元素,是绝佳的宜茶气候环境。从唐代到清代一直被列为贡茶的沩山毛尖具有清醇爽口,汤色绿亮,栗香持久纯正,回味甘甜等特点。随着沩山茶叶声名远播,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产品供不应求。黄雪钦透露,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投入1200万元,在沩山风景区八角溪村流转老茶园1000亩,其中肖家坳茶场500亩、旁海形茶场300亩、白玉山茶场200亩。公司对该原生态无农残高山茶品牌核心示范基地进行高标准提质改造,完善茶园基地的引水渠、排水沟、蓄水池、机埠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施任何化肥,不喷洒农药(包括生物农药),保持原始生态无农残高山茶特色。重点建设长约4公里、宽6米的机耕路,打造一个原生态无农残高山茶品牌核心示范基地和旅游观光基地。目前已修建肖家坳茶场2公里毛公路,以及旁海形茶场和白玉山茶场各1公里毛公路。
为加强对夏秋茶的开发与利用,公司正在投资建设一个精品生产加工车间综合楼,包括名优茶、黄茶、红茶和黑茶精深加工车间。新增三条自动清洁化生产线,其中黑茶、黄茶、红茶各一条,利用夏秋茶鲜叶为原料,进行黑茶、黄茶、红茶和出口茶的产品开发,充分高效的利用夏秋茶鲜叶原料,为茶农增收增效。
让游客在体验采茶、做茶的同时,领略沩山千年贡茶和千年禅茶文化,是黄雪钦和他的湖南沩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描绘的近期发展蓝图。根据国家级沩山旅游名胜风景区和4A核心景区的不断升级和宁乡旅游经济强势发展的新形势,公司正加快建设沩山茶业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将以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主,园林化休闲景观为辅,依托沩山名胜风景区、沩山佛教文化和沩山千年贡茶文化,建设一个集现场赏茶、采茶、制茶、品茶、园林休闲、观光旅游、茶母本品种园、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茶文化产业园。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园林和立体式茶园的综合开发,将茶园基地和园林景观有机结合,以园林化景观吸引游客,现场采茶、制茶、品茶、赏茶一条龙进行产业化经营,构建园区与沩山3万亩有机生态茶园相互配套完善,形成沩山百里富硒富锌有机生态茶园旅游观光茶廊,实现茶叶生产、休闲旅游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最终达到重振千年贡茶雄风、铸造生态旅游茶文化产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李家军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