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4月14日晚上8点50分左右,县城东升路南端妙盛工业园的围档外,城郊街道沩丰坝村的彭全华正在家中忙碌,突然其妻子慌慌张张跑进来说:“家门口那条小水泥路边上好像躺着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我半死,赶快去看看。”
原来,彭全华的妻子在妙盛上班,晚上8点36分下班后,她走路回家,大概10分钟,她走到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水泥路上。不料,模模糊糊看到草丛中好像睡着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躺着。她心里一惊,拔开腿就向家里跑去。彭全华听到情况后,赶紧和妻子打开手机的电筒,飞奔而去。借着手电光,彭全华发现水泥地上有一片污秽之物,气味难闻,一年轻男子仰卧在路边的草丛中,身子偶尔在翻滚,口中哼哼唧唧念念有词,但是声音很小模糊不清。
“你怎么睡在这里,是不是喝多了酒,你是哪里人?”夫妻俩近前询问这名男子,但他似乎毫无意识,说不出所以然来,“天下着小雨,草里有虫子说不定还有蛇之类的,他这样睡着,肯定不安全,该怎么帮他呢?”就在夫妻俩寻思的时候,该男子身旁的手机响了起来。彭全华的妻子立即拣起手机,接通电话,告诉该男子的位置。“你的朋友很快就会来接你,你先躺着不要急。”夫妻俩一边守候,一边安慰该男子。
“我是南太湖那边的,在朋友家喝酒喝多了,都是为了女朋友的事情。”“我口干,要喝茶。”沟通中,该男子似乎被夜风吹得清醒了一些,翻滚的幅度也大了起来,口中叫喊要喝茶,估计是酒喝多了,心里难受。见此,彭全华马上小跑到家里,拿来了一搪瓷碗茶水,不顾该男子一身的邋遢,蹲在他身边,一只手托着他的头,一只手喂水给他喝。
由于位置比较偏僻,周围没有明显的标志性建筑,加上夜晚光线暗淡,该男子的朋友驾车在金洲大道附近转来转去,一直没有弄清具体的位置,彭全华夫妻不厌其烦地在电话中告诉他们怎么走、怎么找路。
9点20多分,该男子的朋友终于开车来到。据该男子的朋友透露,男子姓万,1989年出生,当天晚上在蓝色港湾他的家里吃饭,当中,万某喝了四听啤酒,大家酒兴正浓,交杯举盏之中,完全没有注意到万某一个人突然走了出去。发现不见人之后,他们赶忙打他手机,但是打了7、8个电话都无人接听。大伙一下子都慌了神,生怕出什么意外,急忙到处找人。如果不是彭全华夫妻帮忙,他们是怎么也找不到这里的,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想得到。
“你们夫妻是大好人,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寂静的夜空中,万某几个朋友的声音显得特别洪亮,有些清冷的空气中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温暖的底色
□杨柏松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有一种品质叫善行。
这则新闻是记者4月14日晚上跟友人散步时恰巧碰到的,半个小时的见证,让我体验到了宁乡这座城市的“义”与“善”、“爱”与“美”,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
彭全华夫妻俩做的事就是接了几个电话,扶了万某一下,给万某喝了点茶,事情无疑非常小,小得不能再小,在很多人眼里甚至“不值一提”。然而,正是这种“小”,让我们看到了“大”——崇尚文明、恪守道德、热心公益的城市新风尚。
然而,曾几何时,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的是“不敢扶”、“扶不起”。于是,一些人做人的功课缺乏了,思想情感退化了,行为道德失范了。思想退化,行为失范,人性也就失去了。彭全华夫妻的善小行为,不但给所谓的“不敢扶”上了一堂生动的“大学”课,更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温暖底色。社会需要温暖,那是一种原始的驱动力。温暖来自哪里?来自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温度。因为这些人,我们在平凡的日子中看到了给老人、孕妇让座的景象,看到了节衣缩食资助别人的爱……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完全充斥着冷漠的世界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那应该会加速人类的老化和死亡的脚步。我们可以不光芒四射,但是不能冰冷;我们可以平庸,但是不能没有温度;我们甚至可以大字不识,但是不能没有血肉。如果说做人都有一个底线,那么我们可用温度来衡量这条底线。一个没有底线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人像一个球,总有照得到的一面,也总有照不到的一面。”是的,那么,照不到的那一面,只能由自己去加上一件毛衣,一件外套,或者,仅仅是转一个身,让那一面碰到阳光。
一粒微尘很小很轻,却有感召千万人的力量。愿更多的人像彭全华夫妻一样,做一个温暖的人,一个有温度的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柏松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