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心之旅 让我难忘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周立峰 严尚阳 杨旭 编辑:陶湘 2016-04-14 10:35:03
—分享—

刘宁望爱心之旅

  教育的力量首先源于一份责任和良知,教育的感动主要体现出一种精神和品质,教育的发展更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创新。编者见证了宁乡十三中五年的前进步伐和喜人成果,而长留心中的感动,却是发生在宁乡十三中师生、家长、校友身上的故事,恰如庭院兰花,亲切随和而又使人眼含热泪——编者按

  早上八点,宁望老师的电话准时打过来,相约今天去宁乡西部乡镇龙田去看一个贫困的高中学生。

  在一个小店用过早餐,我们驱车前往龙田镇的路上。一路上,几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扯着家长里短打发无聊的时光。和宁望相识只有大半年的时间,感觉意气相投。宁望是一位很有爱心的高中舞蹈老师,今年资助了刚上高一的小女孩——李玉,每个月资助她500元生活费。望望老师毕竟只是一个工薪阶层,有这份爱心,实是难能可贵!我们早就约好有时间一定要到李玉家去看看,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快过年了,李玉也早就放假在家,今天终于挤出时间走一趟。从宁乡县城出发到李玉家有将近100公里的距离。前面半程的公路比较平坦,过了黄材镇明显感觉山路多一些,奔驰的小车也减慢了它匆匆的脚步,沿着逶迤的山路缓缓前行。冬日的山区很寂静,路边的树木早就收起了它华丽的外衣,穿上了厚重的防寒服,耷拉着头,了无生机。偶尔会经过一段盘山公路,平常很少开山路的我们更加小心谨慎。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天空中开始下起了雨夹雪,一粒粒的雪子打在车上啪啪响,好像预示着我们今天的爱心之旅注定是不平常的。以前,总是听宁望老师说李玉家境贫寒,在我看来宁乡能够和贫困这个词联系起来的家庭已经极少了。我们需要救助的对象不在身边,而在湘西、怀化那些大山深处。李玉家是否如望望所说的那般贫穷,在我的心中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号,越是快揭开谜底,越是有些忐忑。

  又走了十分钟左右来到龙田集镇。上次到龙田大约是在8年前,能够明显感觉龙田集镇比以前大了很多。由于山区的集镇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感觉缺少规划、有些凌乱。快过年了,外地务工的游子都在陆陆续续的返乡,集镇也比平时显得热闹一些,商店的老板们都忙得不可开交,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生意很不错。到了集镇就茫然不知前行的方向,将车停在十字路口,打电话给李玉的表姐。两个站在旁边小商店屋檐下的小姑娘冒雨跑上我们的车——是李玉和她的表姐。她们以为我们大概十点钟就可以到龙田集镇,在集镇上已经等了一个小时。望着两个冻得簌簌发抖的小姑娘,内敛、青涩、老实,甚是可怜。在两个小姑娘的引领下,我们一行向李玉家开去。我简单的问了一下李玉家的情况,李玉基本上不说话,只是微笑的看着我们。她表姐毕竟是省城的大学生,明显大方一些,所有问题都是她代为回答。李玉家离集镇并不是很远,走了十多分钟,从县道转到旁边的村组公路,公路虽然狭窄,也已经硬化。走了两分钟,下一个坡,再爬一个漫长而陡峭的大坡就到了李玉家。听到汽车的声音,李玉的父亲、祖父、祖母开门到屋外迎接。三位老人颤颤巍巍的站在门口,给人的感觉不是到了一户人家,而是到了一个敬老院,暮气沉沉。这时候,风雪更大,寒意更浓,我觉得宁望老师的资助对象家肯定非常困难,亦不禁为这个家庭如何能维持生计而担忧。

  李玉家从外表上看还可以,据李玉的父亲介绍:2010年的时候,家里的老房子实在无法入住,政府支持了六万元住房援建款,兄弟姐妹帮衬着建了现在这栋房子。当时,一共花了十万元多一点,现在还欠别人将近两万元。走进屋里,李玉的父亲从衣袋里拿出一包精白沙,打开包装,散给我们。看我们都不抽烟,以为我们嫌烟太差,甚是尴尬。本来不抽烟,还不得不解释一阵。老李把精白沙收起来,自己点起了一支“喇叭筒”,扒了一口,整个屋里都弥漫着呛鼻的烟味。“喇叭筒”是买的十多块钱一斤的烟丝自己卷的,一个月大概要抽上一斤。老李说抽“喇叭筒”实惠、劲道,我们觉得抽这个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建议他少抽点。老李明年才满六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老李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五十年前一次意外,被棍子戳瞎了左眼,由于没有钱治疗,右眼也受到很大影响,现在视力很差。身体很不好,骨质增生比较严重,又有风湿病,前段时间住院治疗几天,但也无法根治。老李年老多病,又眼睛不好,不能出去做事,种了不到两亩水田,重体力的农活还是兄弟姐妹帮衬着做的。打得粮食也仅仅能维持家里四口人的口粮而已。每年大概可以做四百斤左右的红薯粉,今年的价格可以卖10元/斤,满打满算也就四千块钱。老李的父母都已年满80岁,母亲看上去精神还好,父亲不断的咳嗽,老李说父亲有严重的肺炎。两个风蚀残年的老人与老李、李玉相依为命,在我看来像这样的家庭是没有自身造血功能的,是国家应该重点帮扶的对象,但不知道为什么收入这么低,却没有申请到低保。多期待国家精准扶贫新政的春风能够吹到这个山区的贫困家庭。老李终生没有婚育,李玉是带养的,具体情况也不敢细问。在三个老人的眼里,李玉是一个特别懂事、会读书的孩子,寄托着全家所有的希望。临近中午,老李全家都留我们吃饭,虽然,下午我们要参加一个活动,和望望合计了一下应该赶得到,还是留下来。李玉奶奶带着两个小孙女去做饭了,老奶奶淘米,李玉切菜,李玉姐姐洗菜、洗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着两个小姑娘做得有模有样,让我这个至今还不会做饭菜的老男人深感惭愧!

  趁着一家人都在忙活的时候,把她家里的每个房间都观摩了一遍。家里基本上没有值钱的什物,最现代的东西估计是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冰箱,看起来是二十一世纪初的老产品,两样电器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元。宁乡西部的家庭都有一个小阁楼,顺着楼梯上去也都看了一遍,堆着些杂物而已。有个干净的储物间整整齐齐的堆放着几百斤红薯粉,估计这就是老李所说的10/斤的红薯粉。这种红薯粉是宁乡西部乡镇特有的,传统手工制作,味道纯正。还指望着红薯粉能换点钱给李玉明年做学费,但是,快过年了还没有着落。看离吃饭时间还早,躲开老李全家,拨通了几个朋友的电话,将李玉家庭情况描述一番,看在政策层面能否适当解决点困难,或者借助媒体的力量争取好心人的关心支持。当然,很多事情只能是“尽人事,知天命”而已。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帮助一个家境困难的高中生解决了三年的学杂费,今年肯定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一通电话下来,家里的饭菜已经做好,很简单——一条鱼、一碗辣椒炒肉、一碗蛋汤、一碗芽白,还烫了一壶热气腾腾的米酒。在我看来,这是老李家的最高接待了。外面的雪越来越大,为了行车安全,我们都没敢喝酒,吃饭也很快。吃完饭,又闲聊了一会,两个人都表示了一份爱心。老李给我们一人准备了一袋红薯粉,推脱不掉,又和他买了一些,把车装得满满的,就准备返程了。一家老老少少站在门口送我们,看着这个由三个白发老人和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组成的家庭,不知道将会何去何存。只是不断的嘱咐着几个老人注意身体,小李玉要好好学习。

  风雪越来越大,是高山上特有的寒冷天气?还是预示着小李玉的就学之路注定会很艰难。路边的山头已经盖上厚厚的一层雪,公路上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粒。试了两脚刹车,有些打滑,回家的路比来时更加艰难。风雪路上,我们小心前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天气虽然寒冷,但心里暖暖的。我想:只要小李玉好好学习,不管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还是我们省着点用,都不会,更不能让她的“学习梦”终止。(写作背景:刘宁望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师范学院,2008年任教宁乡十三中,主教音乐。决定从2015年起资助学生李玉,每月500元,直至毕业,2016年春节和同事一起上龙田慰问。)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周立峰 严尚阳 杨旭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