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3月6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毕业了就直接上手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对此笔者深有感触。
最近,湖南高职院校正在开展单招工作。今年上高三的外甥女成绩一般,估计高考难以考上一本二本,她自己想报考长沙的一所高职院校。征求我意见时,我坚决赞同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好就业。《湖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媲美名校研究生》,这是《潇湘晨报》去年11月24日的报道标题,介绍的是湖南某职业学院2016届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见面会上,国内的160多家企业为2200多名毕业生提供了近5000个工作机会。该校负责人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能够维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湖南两所知名‘985工程’高校近几年的研究生就业率也仅能达到这一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出现就业难,或者即算找到工作,薪资与“技工”也相差无几。
虽然高职院校就业率高,还是不那么招家长和学生的“待见”。笔者认为其中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一些家长认为职校是二流教育,要考上本科甚或北大清华才能光宗耀祖,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成绩,也不考虑今后的就业。其实,北大出人才,一般的大学同样出人才。大家都知道马云,不但是中国的名人,也是世界的名人,他是哪里毕业的呢。笔者怀着好奇百度了一下,发现他是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兹以为,一个人的成就,当然与他的知识有关,但更与他今后的努力、奋斗有关。“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家长和学生可用心细细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二是职校本身要加强建设。调查显示,目前,职校还存在办学经费不足、学校规模偏小、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陈旧等现象。为此,职业学校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策略,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要加大实训设施的投入,摸索推出精品专业,打造出职业教育的“北大清华”。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形式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社会对职业技能生的需求明显增大,职业院校也担负起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重担。从社会需求上来看,职业教育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捧。现在企业发展得相当快,很多单位出现技能型人才断层现象,有的企业甚至是到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的“用工荒”也加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促进以及社会本身对职业教育认知度提高的双重影响之下,笔者相信,职业教育如同一只乘风破浪的巨轮,一定会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柏松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