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世平,字贤德,别署,颢雪斋主,沩密居士。中国书协研究生,现为中国国画创作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书法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华书协会荣誉会长;南京神鸟文化传播中心名誉教授,著名书法家,魏碑大师李松入室弟子。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宁乡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入选,曾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曾获得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四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金奖等等。2009年,在湖南省艺术节书法作品展、长沙市书画作品展中,荣获铜奖;在湖南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大赛中名列前五名;入编《长沙书法年鉴》等二十多本书法名集。
近日,记者在县城的水晶郦城小区,采访了伍世平。
雄强峻拔 斑斓浩瀚
魏碑体是清代末以来形成的碑学,曾经与帖学有过同时并存,形成了两种不同追求派别。随着帖学的衰败,碑学以其雄强之势,凝成了一股勃勃风气,而魏碑就是其中之一。
魏碑,书体名,其特征方体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属于北朝(包括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多以这种书体刻在石头,而以三魏为盛行,现今统称魏晋石刻。
伍世平的书法作品,别有的一种书法韵味,在于笔力渐入魏碑之境界,在人们的想象中,似乎就是一如铁笔挥天,大刀砍阵,战场挥舞;字字笔笔无不以险劲而生发一种俊逸;左右上下,无不跌宕用力——或左用力,或右发力,左右逢源,意态趸有,跳宕极具;长短大小,都是循着各自的姿态而变化万千。
其魏碑的蕴藉,斑斓浩瀚,更有书体的面貌千变万化,但均有一个轴线,以凝重方正为主。
无论是临写还是创作,寓变化中,整齐彰显;方平之内,蕴藏奇崛,恣肆峻拔,体现出魏碑的特点,自妙其韵。有了这种书法特征的书写,具有丰富书法笔意的古典奇致,朴拙有味,对自己的书体的丰富,不言自喻。
伍世平临摹尝试多家碑体,虽未遍临,可也是对魏碑的意蕴有了很深的感知,在这个浩瀚的魏碑书林里,遨游而领略,酷爱而勤奋。在这种魏碑的分行布白中,细心潜心,刻意斟酌,汲取营养。他融于魏碑的笔意,挥洒魏碑元素的韵致和意蕴,在千变万化中,无不飘荡着魏晋碑刻斑驳参差的书法灵影,那种气势让人回朔到几千年的历史书法文化中去。
毋庸置疑,伍世平用古代雄强峻拔的笔意,融纳糅进到自己的书法里,点点画画,均显古姿古韵、刚劲阳刚之气。
伍世平汲取传承书法渊源,为我所用。滋润自己的书体,锻造自己的书貌。形成一种遒劲有力风格,成熟,练达,把人们带进一个遒劲方正的艺术王国里,浮想联翩,仿佛间,冲杀在三国争雄间,那风云过后的文化融合,那石刻我国汉字的蔚然,那珍重浩瀚的艺术,灿烂多姿,兴趣盎然,在我国文化界占据着一席之地。
伍世平认为,现今,好多书法作品显出绵绵羽毛之力,缺少阳刚之骨力,虽然尊崇二王而彰显一种俊逸,但是一种惯常的追求妩媚,则直观的欣赏有一种媚感,小家碧玉的感觉,不能够给人一种精神引领,没有恢弘奇崛,没有险峻,没有挺拔,虽然各有各的特性和爱好,各有各的欣赏理念。
时代的风貌就是一种体现阳刚积极之风尚,观之今日追崇的章草,魏碑以及篆隶都是一种超越书法流便俊逸,达及回归自然之朴拙大方,更有峻险之奇美。
超漂亮之书法,恰恰是流俗,已经大众化的审美,已经大众化的简单审视之美,没有独特之处,没有惊叹没有咏叹,只有一种普遍,普遍就是平平。
好多书家,无论是行书还是草书,都已经揉进了朴拙。大拙胜于小巧。巧妙人为,而非自然。伍世平也经过了俊逸之历程,而重新回归一种大拙之中。他真正的理解了书法底蕴以及古文化的魅力,把一种深深的蕴藉植入书法中,彰显出刚劲,在柔美中更能兼刚,这是一种臻孰后的淡定和思考。
伍世平小楷书,实乃峻美;颜体以及行书,非常老到;草书更具魅力,点画的运用臻于从容恣意。无疑,他的书法艺术水准是行内优秀之一。
最是敬佩的是他的书法理念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感悟,返璞归真,从一种熟习达及在涩凝而滞,由顺畅而达及凝练,由巧妙转为拙朴。这种审美观念,很符合当今的书法趋势。在前几年对晋韵的推崇,后来对帛书摩崖章草以及魏碑竹简的推崇,大交融,大糅杂,引领书法潮流。
自从嘉庆道光年间碑学兴起,自然对于帖学的软绵俊逸有了厌倦,虽然寄情于点画的超逸而寄托自己的生活,然而这种书体严谨有余,生气不足,于是出现了另辟碑学,走进金石。
郑板桥、何绍基、邓石如及康有为,开始寻找一种新天地。
当今亦乃追崇一种书帖于碑帖结合,相互糅杂之路。是非常大观,更具时代魅力,是成熟的一种继承融合,使得书法艺术兼而有之,柔刚相间。
伍世平则认为,一味帖学,一味金石,则有偏颇,只有相互融合兼顾,丰腴,底蕴丰厚,才是正道。
大朴大真 明净致远
颢雪,是伍世平的斋号,寓意情志的明净,雪白晶莹,玲珑剔透,对世间的纷繁,大彻大悟,独自穿行。
伍世平感悟到人的精神气,至关重要,这种境界,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必备条件,也是人的养生之道,使人精神矍铄,神情飞扬,内心激荡,健康长寿。书法艺术与人体的这种相互转化,虽不能使人羽化飞升成仙,但也是一种追崇精气俱佳、心境豁达淡定的健康理念。
在书法艺术中,伍世平认为大朴大真是追求的一种境界。
现在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够走上健康长寿之路呢?从对现代文明的所谓负面作用加以揭示就知道,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欲壑难填,利益纷夺,战争频发,人类生存环境严重破坏。人们在知识和技能艺术的增长的同时,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古代思想家老子说: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无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物使人行访。正如现在的难得之物的争夺,人们失去的理性,恣意妄为。因为这一切,使人们已经像盲聋之人,失去了对世界和事物的清醒认识。几千年的老子揭示的道理,可谓颠扑不破,长青不衰。若是能够理解这些真理,能明净和清醒,就能达到一种返璞归真、少私寡欲的境界。
伍世平认为,“胎息”乃一种修炼,达到人的境界由鼻息喘气回归于胎息,虽然不科学,但是说明人要修炼至境,归真还朴。
人在静的时候,才有一种安定和释然。但人们往往在面对困难或不幸时,心烦意乱,躁动不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心境浑浊。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伍世平认为,这是追求书法艺术的另一种境界。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在一种心无旁骛的情况下,独自在房间床前,静静的境界中,独自领悟艺术的深邃。
有了思考、有了愉悦,有了细赏、有了思觉,感悟“无念无相”之禅悟,同时感觉“天地与我并存”、“天人合一”。
所谓“知心知性而知天”,这里的天就是自己的心中之景观,宇宙万物融于我的心中,天宽地阔。想象的空间变大,寥廓的世界,就在胸间。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与天地一体相通,有了这种气场,获得浩然之气,那是一种多么高的境界。
“至大至刚”,这是伍世平的体验,也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认知,是书法艺术必须具有的修养实践、虚静境界,只有如此,才能静下心,做学问,追艺术,否则怎能写出明净的文章、创作出美妙的书法,或是绘画出栩栩如生的画作呢?
“我国文化渊源深厚,味道极深,蕴藉无限,虚实的相互,无有的辩证,都体现在一个人的追求和理解上!”伍世平说。
伍世平就是这样酷爱书法艺术,痴爱书法艺术。他陶冶情怀,愉悦人生,享受艺术的魅力、快乐,频频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书法作品。
他浓眉大眼,方圆大脸,嗓音独特,卧于书斋,风发挥洒,优雅悠哉,凝视着自己的书法作品,玩味而又淡定,积极交流,心平气和,温文尔雅,知识深邃,底蕴厚实。
祝福他永远开心,永远健旺!在魏碑的艺术世界里独树一帜,硕果累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枫 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