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典三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干秋 编辑:陶湘 2016-01-13 14:57:24
—分享—

  著名作家黄军建先生在一篇读《岳阳楼记》的文章中阐明了一个观点:不读诸葛亮《出师表》,不知道什么叫忠;不读李密《陈情表》,不知道什么叫孝;不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不知道什么叫忧国忧民。对于此论我深信不疑。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表。通篇情深意重,忠诚不渝之心溢于言表。文中反复劝勉刘禅承遗志、顾大局,“亲贤臣,远小人”,以及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担当和夙夜忧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每读至此,总使人潸然泪下。难怪晚清重臣曾国藩有如此感叹:读《出师表》不感动的不是忠臣。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当然有他的局限性。诸葛亮忠于的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维护的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利益。但后世尊他为忠诚的标杆,他的知恩图报,他的耿耿丹心,他的勤廉品德都堪称一代楷模。作为现代公职人员,我们讲忠,是忠于祖国和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精神去努力工作,回报祖国和人民。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其内容主要是写因为无人侍奉高寿的祖母,为尽孝道,几次委婉辞谢朝廷征召他做官的原因。晋武帝看到后,深为他的孝心所感动,赏赐奴婢二人,还给了瞻养费用。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李密的《陈情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依为命。”“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情感之深,言词之切,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故铁石心肠的皇帝看了也不再相逼,而是动了恻隐之心。在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倡导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的时候,读读《陈情表》,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灵魂经受洗礼,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

  过去,我读《岳阳楼记》,总是为其优美的文词所折服,欣赏的是巴陵胜状,很少去思量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人生营养。黄军建先生认为这篇美文虽然只有短短三百余字,却教给世人四条人生经验: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做官,怎么养生。怎么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境遇的顺利而高兴,也不因自己遭遇坎坷而悲伤。怎么做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身在官场,求得一官半职,甚至尊居高位,那就要忧虑百姓,为人民服务。处在江湖远方,或者只是一介布衣,也要替国家着想,位卑未敢忘忧国。怎么做官?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官应与民做主,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咀英华以当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无疑是我们今天阅读经典所要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对于正在全县深入开展的“讲道德,明是非,守纪律”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活动更具现实意义。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干秋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