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镇退休教师戴凯勋老人指着一片田野说,喻身仔曾在此建房一百间,“百间湾”由此而得名。
流沙河镇瓦子坪村百家湾传奇式人物喻身仔,为清代翰林,他喜欢为乡邻抱打不平、行侠仗义,不少故事流传至今。清同治年间有宁乡县志《鼎建金沙桥碑记》中记载了喻身仔捐资修桥的故事。
喻身仔,原名喻宏,流沙河镇瓦子坪百间湾人。据当地喻姓族谱记载,喻身仔为喻姓第二十五派,清顺治十三年生,康熙年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皇子陪读。后因参与民间反清复明活动,被罢官回家乡。传说喻身仔去世后,七樽棺材同时出殡,分别葬于清九都十一区车头坪游鱼形腹边,即今百间湾獭公坪一带的七座山头上,至今人们还找不着哪座坟为其真坟。
喻身仔曾为皇子陪读,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作为当地的大户,并不仗势欺人,反而凭着一身学问,解人危难,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在上流沙河一带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话说当地有一年少而又长得十分漂亮的寡妇,十七岁时受人逼迫不得已离开青梅竹马同样贫穷的小伙子,嫁给了一个患有重病的富家子弟,十八岁时富家子弟去世了。按封建礼教,寡妇必须在公爹家守寡。不久,寡妇的婆母也死了,公爹只四十来岁,小叔子未成婚,仅比她死去的丈夫小一岁。公爹、小叔子对不时对她动手动脚,都想把寡妇想占为己有,还相互间暗地争斗。寡妇巧妙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保护自己,一到晚上便闭门不出。公爹、小叔子均未得逞。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想到了喻身仔。
喻身仔听了寡妇的遭遇,深表同情。喻身仔替她写好了状纸,要她把公爹、小叔子告到县衙,让县衙判她改嫁。喻身仔的状纸文笔十分精彩简练,不失翰林笔墨:“为守节易节事:十七嫁,十八寡。翁无姑,年不老。叔无妇,年不小,顺者喜,逆者怒,互争斗。无处诉,哭,求改嫁。”
县令看了状纸,也十分同情她,感叹到:“不守节不成体统,但公爹和小叔子胡来更不成体统。而且两相角逐,会闹出是非,断人性命,不如易节的好。”于是,县令判道:“守节为贞操,易节有缘故。你虽然还有不可诉说的情由也不要诉了,哭也不要哭了,老夫断你——改嫁。”
有情人终成眷属,寡妇终于与心上人结为百年之好。喻身仔十分高兴,赠对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黑暗尽头方见日。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严冬过后始逢春。并亲自贴在他们的婚房窗台之上。
流沙河与湘乡的壶天相隔不远,两地不时有青年男女婚配。壶天李姓是当地有名的大户,有一年,有一李姓与百间湾喻氏成亲。男家李姓族中有个李秀才胸中有点墨水,喜欢在人前卖弄学问,早就听闻喻身仔能说会道,在婚礼上,有心取笑喻身仔。他出联道:“锄挖百间芋(喻),烂上烂下。”“芋”与“喻”谐音,凑巧百间湾一带上烂冲、下烂冲是喻姓的集居地。此联巧借姓氏与地名讥讽喻姓族人,喻姓人都指望着喻身仔为他们出气。喻身仔微笑了一下,即提笔疾书:“网打壶天鲤(李),东冲西冲。”壶天的东冲与西冲是李姓居住的地方。喻身仔巧借谐音反讥李姓族人,把笔一丢,面不改色地向李秀才说道:“对得如何?”李秀才面如土色,只得对喻身仔稽首道:“先生妙对!”
李秀才心有不甘,听闻喻身仔爱习猴拳,吃饭时习惯把一条脚蹲在凳子上,如猴状,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席间,李秀才看准机会,问喻身仔:“你们流沙河有座山峰叫猴子(罘罳)峰?”喻身仔欠了欠身子有礼貌地回答:“有,是宁乡有名的一座山峰,势如冲天的烛。”李秀才说:“我出一联,请先生来对:猴子峰,疯猴子,猴厌熟食。”联一出,李姓的人都望着喻身仔蹲凳吃饭的姿势哄堂大笑起来。喻身仔受到奚落,从容不迫地喝了一口酒,便问李秀才:“你们壶天以前有个地方是叫老虎石吗?”李秀才傲慢地回答:“是喽。”喻身仔站起身来说:“那这对联就容易对了。你们听好:老虎石,实老虎,虎落平川。”喻身仔话音一落,满堂哑然。李秀才与李姓人面面相觑,好半天都不敢吱声,再也不敢小瞧喻身仔了。
喻身仔满腹经纶,又一张巧嘴,与他斗嘴之人没几个讨到便宜,却在一个孕妇手中折过跟头。
有一天,邻村一个挺着大肚的孕妇从喻身仔家门前一条路经过。孕妇见喻身仔家的两只鹅在路中央,怕鹅啄她,故而从旁边的一条长满草的小路绕过。喻身仔见孕妇怕他家的鹅,心中有点得意,趁机上前挑逗地说:“妇道人家,大路不走,走草。”孕妇听了,心中虽有怒意,却平静地说:“妇人不走草,身子(仔)何处来?”身为翰林的喻身仔,在一个孕妇面前竟一时无言以对。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杨新春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