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好“教”“学”“研”三篇文章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罗小平 编辑:陶湘 2015-12-23 10:06:54
—分享—

  5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同志来长沙市委党校视察参加中青班的民主生活会,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讲话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调了党校工作在加强党的建设、教育干部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二是强调领导干部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很有必要;三是党校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刘云山同志的讲话言简意赅,像一盏明灯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了他的讲话我觉得我们所有党校人身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创办一流的党校任务还很艰巨、路途还很遥远。我们要牢牢把握党性教育这根主线,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好“教”“学”“研”三篇文章。

  坚守质量立校的魂

  教学是党校工作的中心,质量是立校的灵魂。因此基层党校要着力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打造名师队伍。名师打造的有效途径是抓学习、搭平台。抓学习,学校要因地制宜为教师制定学习规划,规定必读、精读书目,定期实施检查(考试、汇报、座谈等形式),夯实知识根底。搭平台,学校要为多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搭建“讲”的舞台,提供“学”机会,如开展“周五讲坛”、“教学比武”、“送课下乡”、“辩论会”、“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浓厚教研氛围,邀请省内外名师来校授课,通过网络组织收看国内知名专家的讲座,组织开展社会调查,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学习,了解理论最前沿的知识,提高实战能力,近年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个别成为了省内名师。其次,优化教学内容。基层党校要高举特色大旗,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党”字设置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灌输到党员干部头脑中去,让学员了解我们的党、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积极宣传党纪、党规,教育他们守规矩,不越“红线”,不踩“雷区”,加强世情、国情、县情教育。近年来我们主要从8个方面开发一些新的专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2、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经典著作,4、党章党规与党史国史国际形势5、新型城镇、实力园区、美丽乡村在宁乡的实践,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四个全面”精神,7、干部能力素质提升,8、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每个理论教员围绕这八个方面开发两个以上的课题,教师反复讲评成型后,录入学校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如全县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我们安排半天时间,请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支部书记上讲台介绍他们的做法与经验,组织支部书记亲临现场考察“取经”,组织开展座谈讨论;中青班、妇干班通过开设“学员讲坛”,让学员上台讲演讲、辩论,组织全校教师旁听,把“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注重“灌输”与“研究”相结合。如每期中青班、科干班在理论课后,安排充足时间针对“本县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我对宁乡发展战略的思考、我的决策案例”等为议题分组进行座谈研讨,发表自己观点,探讨工作新思路,让理论指导实践。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如很多班次都开设考察、实践性课程,到工厂、到农村、到党性教育基地去,到最边远的困难群众中去,了解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现场施教。同时邀请高校知名教授、专家、县级领导、县直部门领导、优秀的企业家到党校上课,学员受益匪浅。

  稳固科研支撑的础

  科研工作是支撑教学的基础,教学中遇到的学术难题就是科研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之中,又能增加教学的含金量。因此,夯实党校的科研基础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文章,在“研什么”、“如何研”的问题上求突破。“研什么”:一要抓住“重点”搞调研,提出一些事关地方长远发展战略的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出谋划策。二要突破“难点”搞调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排忧解难。三要围绕“热点”搞调研,找清理论是非界线,为干部群众释疑解惑。四要紧跟“亮点”搞调研,提供一些代表本质和主流的先进典型,为干部群众提神鼓劲。通过服务和贡献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如何研”:坚持“阵地战”,不打“游击”。学校让教师自选主攻方向,瞄准问题一研到底,逐步把他们培养成有稳定科研方向和持续科研成果的专家。其次重要课题坚持“联合攻关”、“集团作战”。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课题研究要成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不定期地到农村、厂矿、机关开展调研,了解社会动态,与兄弟单位联合协作,交流经验信息,集思广益。教学论文倡导集体修改、领导把关、层层推荐的机制,提高论文质量。再次坚持打“持久战”。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的知识积淀,日积月累的调查研究,坚持不懈的观察思考,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鼓励教师勤思考、勤动笔,在报刊、微薄、网站发表文章,与报社联合搭建理论研讨平台,制定科研奖惩制度,让教师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力争科研成果多出精品,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绷紧教学管理的弦

  党校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实地进党员干部的头脑,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需要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要在“细”“严”“实”上下功夫。一是准备工作要“细”。培训班前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教务科要根据培训对象制定培训计划,会同组织部门分发致学员的一封信,强调培训纪律和要求。安排好跟班服务的教师,检查教室、房间、食堂准备情况,妥善安排好学员的食宿,积极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跟踪管理要“严”。抓好入学教育,学员来党校学习一律做到“脱掉官帽进课堂”,培训期间“工作清零、职务清零”,严明学习纪律,中青班、村(社区)书记班等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每个班次安排两个跟班服务的教师,每节课严格实行点名、通报制度。每期班安排一定的时间座谈、讨论,让学员自我解剖思想的机会,鼓励讲真话、讲实话,带着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思想改造中的问题,寻找答案,觅取良方,教师要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坚持“培训必考,逢考必严”,通过考试检查学员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的情况,增强学习的紧迫感。第三信息反馈要“实”。学员在党校学习结束,学校应将每个学员在校的考勤、考核结果寄给学员所在单位一把手或者上级负责领导,组织部门要把党校反馈的信息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参考依据,对违反纪律的学员视情节轻重,及时通报给组织、纪委监查部门和所在单位,由组织、纪检部门按规定处理。

  总之,我们要以刘云山同志的讲话为指针,坚持党校姓“党”不动摇,高举马列大旗,传递好党的声音,为地方党委、政府谏好言、服好务,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把熔炉作用发挥好、利用好,让来学习的每一党员干部珍惜锻炼的机会,在接受其它知识信息的同时,心灵的灰尘也要在这里接受洗礼,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罗小平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