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是非 勿为欲望所束缚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5-12-09 10:39:05
—分享—

  人总是有欲望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并渴望让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但是,人不能为欲望所束缚,成为它的奴隶。一个人的欲念如果太多、太强烈,就会沉溺于对名声、地位、权力、金钱、美女等的想象与盼望中。这样的人,人品谈不上美好不说,也不会有坚强的意志。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叫胡九韶,是明朝江西金溪人。他的家境不怎么好,说家徒四壁一点儿也不为过,而且上有老下有小。他同时做着两份职业,一份是先生,另一份是农民。他就这样一面教书,一面耕作,勉强养活一家老小。按说这样的人应该是不会感到幸福的,但事实并不如此。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黄昏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开始,他的妻子不能理解,嘲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所吃的都是菜粥,哪里谈得上什么清福呢?”胡九韶却回答说:“我首先很庆幸我们生在了太平盛世,不用目睹战争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我第三庆幸的是家里没有病人,狱中没有囚犯。你能说这不是清福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消除欲念,才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但凡欲念过重之人,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往往会轻易摆脱道德的束缚,从而变得肆无忌惮,真是什么招都敢使,比如屈膝献媚,溜须拍马,见风使舵,投机取巧,过河拆桥,弄虚作假,拉帮结派,行贿受贿……如此,一个人的人性便丧失殆尽,变得阴暗而龌龊。在这种状况下,正直又从何谈起呢?

  人非草木,孰能无欲?但是我们要消除各种不正当的欲念,不能让其漫无边际地滋生、增长。只有消除那些碎念、杂念,一个人才能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问题胡很多人不懂得这一点,致使被欲念的洪水吞没。

  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其成就可以说是世所共睹,不过尤为可贵的是他那颗纯洁的心灵。他之所以埋头研究,刻苦攻关,并非是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是缘于那个让天下农民都种上高产水稻的朴素梦想。正是这种朴素面纯洁的梦想激发着他不断前进,从未受到各种私欲的干扰。他向来把名誉、地位看得很淡,如今依旧享受着像农人般悠闲自在的生活。

  总而言之,一个人只有摒弃各种不该有的私欲、杂念,内心才会感到充实、祥和,意志也才会坚强。所谓“无欲则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痛苦也是欲望催生的,只有忘却欲望,控制欲望,人才能得到欢乐。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