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风易俗需理直气壮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 2015-12-09 10:40:31
—分享—

  调查表明,我县农村,婚丧大操大办、请客送礼经常、封建迷信活动抬头。一场婚嫁喜事,花费上十万元很常见,彩礼陪送、豪华车队、大摆宴席等不良习俗的花费占比不小。一场丧事的花费七八万元也不新鲜。有人戏言:“读个研究生,收入还不如学做道场的师公子。”部分生活较困难的群众甚至借债办红白事,“娶回一个新娘子,全家劳动半辈子”、导致“娶不起堂客、死不起老人”。加上乔迁、生日、升学都得请客送礼,人情消费已成为农村不少家庭支出的大头。面对泛滥的人情消费,基层农民有很多无奈,一面深恶痛绝,另一面又深陷其中。此风蔓延,造成铺张浪费,有限的资金不能用于发展生产和创业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不是在一个短时期所能成就的,正所谓积习难除。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理直气壮、持之以恒。铺张浪费风下没有赢家,家家户户苦不堪言。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不少人却“在具体问题上过不得坳”,甚至会产生“我不这样办就丢人”。为了面子,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害怕失面子、担心遭闲话,明知不可为而又不得不为。其实认准了是对的事,不要在乎别人的议论,要大胆践行。也有人觉得“人情似把锯,你来我去”,自己种下的人情,总得找个机会收回来,人情完全被物化、异化、功利化。

  移风易俗,需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明晰是非。有人认为,钱在别人袋子里,他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不好干涉。却不知有的人并不是花得心甘情愿,而是被陋习“绑架”,花得很无奈。要形成正确的舆论,除了加大宣传的力度,还需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我们常常说“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这不是一句空话。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传统就是“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为政者对社会风气起着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县委部署在全县开展“讲道德、明是非、守纪律”集中教育活动,移风易俗也是重要的内容。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厉行勤俭节约,破除旧规陋习,这是“讲道德、明是非、守纪律”的具体要求。对普通群众,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的地方建立移风易俗办公室或红白理事会,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建立红白理事会章程,写入村规民约,并全部上墙公示,效果很好,值得借鉴。同时,旧俗还需要用新风来替代,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奢侈浪费。

  转眼就到2016年元旦,正是结婚的高峰时期。但愿“文明新风”能吹落一些请柬,别让人再为“红色帐单”烦恼。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