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什么是沩仰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智勇 编辑:陶湘 2015-12-02 09:43:44
—分享—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知道犯了很多错误了,我一个佛学的门外汉,怎有能力和资格来写这样的重大题目!如果把佛门的意思理解错,说错了,那是谤佛、毁佛,罪莫大焉。

  沩仰宗的祖庭密印寺在湖南宁乡,我作为一个宁乡人,一直想宣传推介宁乡,一直想弄清楚沩仰宗的真义,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深邃难懂,问了一些高僧大德,都只教自悟,于是我只好自学,感悟。今天写下这篇小文,出发的初心是好的,如果说得不对,恳请各位高僧大德对后生晚学多多指正,多多海涵。

  说沩仰宗之前,我们先简单学习一下禅宗。禅宗最早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国,时间约在南朝梁(公元520—526),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惠能(公元638—713)。相传佛祖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其核心思想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其所强调的就是“以心传心”,或“自解自悟”,也就是通过一种神秘的超越语言文字的内心直觉体验而悟通佛理。慧能传承的禅宗,让中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信佛教不从外来,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自慧能大师以后,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后来形成湖南沩仰宗、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即“一花开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

  沩仰宗是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创立并兴盛于晚唐五代,在五家中开宗最先,前后传承约一百五十年,进宋后逐渐衰微。由于此宗的开创者灵祐(公元771—852)和他的弟子慧寂先后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江西宜春的仰山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它为沩仰宗。灵祐的师父是百丈怀海,百丈怀海的师父是马祖道一,马祖道一的师父是南岳怀让,南岳怀让的师父就是慧能大师。所以,沩山密印寺的大门对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即指出沩仰宗的来龙去脉了。惠能大师于公元713年圆寂,灵祐禅师于公元820年来沩山创立沩仰宗,灵佑禅师是惠能大师第四代弟子了。慧能大师圆寂100余年以后。禅宗一花开五叶,最早的一叶——沩仰宗开始成宗。

  沩仰宗的教导很绵实。沩仰宗虽是顿悟法门,但他并不排斥渐修,不管是通过顿悟还是渐修悟得禅意以后,都还要加强修炼。老师担心弟子的工夫会有退转,或者只是一时一事明了,所以会时时提醒,事事教导,会利用各种场合对弟子的心性进行教导,验证。灵祐利用摘茶、扮禾的机会,都教导弟子,可见,行诸坐卧,都是修禅。沩仰宗是一个持续修炼的法门。

  沩仰宗的教导很朴实。沩仰宗的老师教导弟子,就象父亲教育儿子一样,苦口婆心,淳淳善导,没有批评,没有打骂。通过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开导教育弟子,用谈话的机锋来突破弟子的局限。这就要求老师的教育能力要非常强。当然,其他宗派也都在寻觅最佳方法来引导学人悟入佛理,后起的临济、曹洞,便是如此。

  沩仰宗对弟子的悟性要求非常高。没有慧根的人,是很难学会沩仰宗的,因为他的教导全凭师徒之间的方圆默契,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弟子都要能心领神会。特别仰山在教导学人时,更加舍弃语言文字,又加上“圆相”之说(据说传自六祖慧能),形成沩仰宗风又一个亮点,更使沩仰宗默契而深邃奥密。

  因为沩仰宗的过于细腻的方式与近似感应的默契深奥之处,老师难找,弟子难寻,所以后继乏人,流传艰难,只传150年左右就隐没了(约公元970年)。

  这也说明世事无常,只要有,免不了成、住、坏、空的规律。因缘时至,空即生有,有则成事。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1840~1959),德高望重腊长,应众人之请求,兼担五家法派,相继续起了沩仰、云门、法眼三宗,使沩仰宗在近代逐渐兴盛起来,当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是沩仰宗弟子。

  承虚云老和尚之后,沩仰宗现代基本又形成三大支脉,宣化上人远播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圣一老和尚弘传于港台等地,一诚大和尚等普及于大陆地区。沩仰宗千年之后又能分灯天下!如今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沩仰宗将会在今后不断发展之中事理圆融,再加上吸收外部精华,一定能够方圆默契,再度辉煌。

  (作者系县委办副主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智勇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