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上下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发动群众,全面推进美丽村庄(社区)、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广大干群热烈响应,出钱出力,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县各个角落轰轰烈烈展开,遍地开花,绚烂多姿,全县乡村环境越来越美,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也不断完善,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延伸展开。而眼下,我县正在开展的“移风易俗树新风,美丽乡村再提升”主题沙龙活动,无疑是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思想等多重因素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不同程度地在我县农村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打牌之风四处盛行……这些不良风气不仅让广大群众在经济上不堪重负,也耗费了群众的时间,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在此次活动中,村民代表们积极参与,反映农村当前的种种陋习,可见广大农民群众自身对革除陋习、树立新风的期盼。主题沙龙活动对农村目前存在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陈规陋习、农村应该革除的不合时宜的陋习旧俗、农村应该倡导形成的文明新风进行重点讨论,提炼形成村民能够普遍接受的村规民约,是顺应民意之举,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扎实行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本质的回归。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是乡村魅力的解放。乡村的魅力在其自然生态,人们在与乡土的厮守和融入中,感受着土地的博大与包容,体验着生活的质朴和厚重。前一段时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极大提升了农村环境品质,使我县农村散发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栖居诗意。但乡村的魅力不止于此,乡风文明才是乡村魅力的核心所在。“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乡土人情,村规民约,生活智慧,草根信仰,传递着乡村的道德规范和交往规则,馈赠给我们宝贵的价值资源和心理归依。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让乡村的文明焕发其独特、永恒的魅力。因此,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新风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重中之重,正当时,当是时!
人无品不立,国无格不兴。风俗之变,关系盛衰。革陈规陋习,倡文明新风,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企盼和责无旁贷的义务。各位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广大农村群众要自我约束,做乡风文明的营建者。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建新风习习、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本报评论员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