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笔者先后去了北京、桂林两个知名景区旅游。去北京,是朋友圈内熟人发起的纯玩团,2800元单高单飞,价格相比诸多旅行社推出的1800元确实偏高不少。在游玩的几天时间里,确实没有进什么购物店,也没有再推自费景点,整个行程可谓愉快。第二个去的桂林,也是朋友圈内熟人发起的,不过说是桂林那边一个旅行社举行15周年庆典推出的特价旅行,600元费用还返回了据说价值700元的礼品。可是到了那边,原本除去路上车行时间,只有不到两天真正旅游行程,却将第二天下午安排成游自费景点,而推荐的漓江竹筏漂流和图腾古道这两个景点,又确实是到了桂林应该去感受一番的。这两个景点需要另外收费200元,而有个别不想参加的,就呆呆坐在车上等别人游完才回酒店。另外,期间还进了几个购物店,车上也向游客推荐香水、茶叶等当地特产。虽然没有被强制购物,但在当地一个银饰店,因为价格偏高全团没有一个人购买时,导游的脸色是难看的,向游客解说了半天的店主,则更是骂骂咧咧了起来,说她讲得多么辛苦,却一分钱生意不帮她做,如此小气还出来玩么子。
人们掏钱旅行是为了收获快乐和满足,不是出来受气的。某些低价团承诺不强制购物,实际上是一种“请君入瓮”的把戏。利用低价旅游的幌子拉拢游客,之后的旅途让导游牵着鼻子走,还要看导游的脸色吃饭,真是憋屈。每天的日程看似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多数时间都在购物商城,一个接一个的购物店。导游不厌其烦地宣传产品的特色和某些“传奇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让游客多购物。导游为了刺激某些不购物的游客,还搞起了购物评比,当着大家的面点名,谁谁买了多少东西,谁谁没有购物,还强调下一个购物点必须购物,否则,就没饭吃了。没有购物的游客为了“面子上”过得去,多少都要买一点。
导游就是软硬皆施,让游客的心理被层层“瓦解”。游客购物多,导游的受益才会多。导游高兴时就给游客多加几个菜,导游不满意时就会给游客脸色看。其实,从某种角度看,导游被倒逼成“恶人”是低价团的机制所致。因为低价团的收入主要靠游客的购物提成来实现,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总之,大家在选择旅游线路和旅游团队时,一定不要被某些低价团的低价所迷惑。大家出来旅游是去寻开心的,不是去“遭罪的”,看导游脸色吃饭让旅行变质、变味。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某些低价团的整治力度,还原旅游质朴、简单、纯粹的“原生态”。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