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收割时节,又见秸秆焚烧。
环保部10月18日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点862个,比去年同期增长6.68%。数字显示,全国每年大约有35亿吨的秸秆在田间烧掉。
“秸秆焚烧对土壤百害无一益。”县农业局的有关专家介绍说,在农田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加速地下害虫的孵化,土壤的碱性升高,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损失65%—80%,板结不耐旱,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同时,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氮养分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只留下一些钾素和多呈不溶解状的磷素,难以被农作物吸收。
有研究表明,秸秆焚烧对雾霾的“贡献率”约4%,在特定时段,大规模集中焚烧秸秆是生成雾霾的重要因素,因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亟待治理。由于秸秆焚烧引发的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并不鲜见。
秸秆焚烧绝非新话题。无论政府机构、专业人士,还是媒体、公众,对其危害性以及治理难度,都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然而,现实中,焚烧秸秆年年禁,农民年年烧,这似乎已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焚烧秸秆后果可怕,可农民为啥还是一烧了之呢?据分析,过去,秸秆多用作牲畜饲料,并用来烧火做饭;现在,人们用煤气和电炉做饭烧菜,因此,其消耗量大降。而在社会层面来看,对秸秆的增值利用,目前尚缺乏一套成熟便利的实用技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但现有的政策扶持范围与力度仍然有限,政策导向不够鲜明,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相配套的财政、税收、技术、监管政策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结合多年与农业部门打交道的经验,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必须要走综合利用的路子:一是推广使用旋播机,它能够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五道工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问题,又不增加农民负担和劳动强度,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结构;二是大力推广秸秆气化炉,把秸秆变成清洁能源;三是鼓励造纸企业组织专业队到田间地头回收秸秆用于造纸,为企业降低成本,为农民增加收入;四是利用稻草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唯有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解决焚烧秸秆这项系统工程,破解秸秆焚烧的窘境,真正挡住广大农民朋友这“秋天里的一把火”。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柏松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