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饱、住房解决之后,车辆成了多数人的追求。机动车正在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汽车工业也空前发展,车辆品种繁多,各种价位有,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绝大部分工薪族都以车代步,更莫说先富起来的商人和老板了。下班后到哪个住宅小区看看,每个都车满为患。一环路上的红绿灯只几十秒,往往红灯前,等候车辆一长串。若是遇上节假日,出城口常常堵成一片。
人多了,车也会多,而行车的路不能无限的拓宽,停车位也不可无限增长。车辆拥堵、停车难就成了城市通病,国际国内都是如此。县城成长速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城市规划往往滞后,停车位设计不够,已是客观存在。要是去八一路逛个店,找停车位得老半天。这里周边没有配建停车场,先天不足。路边少数的停车位,也被商家先下手为强,哪里还能让给消费者?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解决停车难,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内容。有关部门也没少花心思,但解决问题的力度无法跟上车辆增长的速度。停车依然难,而且越来越难。
要破解“停车难”,途径只有两个。一是减车辆,二是增车位。但说来容易,做来难。为控制车辆增速,国内一些城市已实施汽车限购、摇号政策,实施限行措施。近日,国家发改委吹风,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在鼓励消费者购买停车位上进行一些积极的政策探索。要买车就应当有停车位,停车位是消费的前提,或者停车位本身就是汽车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这些措施,很难推广到县城这一层面。而且汽车产业是目前中国的支柱产业,一定程度上还在鼓励消费,正是快速增长的销售旺盛阶段。估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有限购措施。车辆的快速增长是铁定的趋势,增加停车位就别无选择了。
增加停车位,需要规划先行。房产开发要充分考虑停车位建设。新建城市商业综合体,要着重考虑停车位问题;要提高大型公共设施、居民住宅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停车泊位配建比例,高层建筑一律配建地下停车场。选择合适的地段规划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并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实施市场运作。对现有城区公共地块进行清理,结合道路改造增设停车泊位,在车流大、停车压力大等路段漆划停车位。利用待建地的时间差建设临时停车场。机关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或者小区停车场白天对外开放等。
就算我们花大力气修建停车位,车位的增速难以跟上车辆的增速。停车难的问题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提高车辆运行的成本,用经济手段来减少车辆出行,实施停车收费。这是国内外通用的做法。可先考虑在城区主城区实施停车计时收费。并实施一卡通。对乱停乱靠的,交警部门要依法加大处罚的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线路要更优化,延伸、延时;的士运行更规范、优质。同时,短距离出行可选择步行,中距离可选择自行车出行。这种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停车难,是城市病,也是发展病,不可避免,难以根治。仅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需要运用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市场的手段综合施策,更需要广大市民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在车辆猛增的背景下,停车难问题才会有所缓解。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