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典范: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好典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倚 编辑:陶湘 2015-09-01 10:49:36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今年多亏周主任,我在家里光是种田,收入也有好几万元。”偕乐桥镇福建村村民喻世强说,多亏镇农办主任周典范在年初多次做自己的思想工作,才决定加入村里的双季稻合作社,没想到比往年种田收入高得多。在偕乐桥镇的许多农家,提起周典范,许多村民都翘起了大拇指,夸赞他发展农业有思路,有想法,也切实帮助大家提高了收入。记者了解到,今年,周典范担任偕乐桥镇农办主任,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周典范一刻也没有闲着。

  “许多农民因为种粮成本高,收益低,而选择外出务工,农村种粮的人减少了。”对此,周典范有着深深的忧虑。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抓好双季稻生产,周典范带动村民以合作社为依托实行分片包干;加强宣传发动实行“带田入社”;探索建立了优化资源利用的“福建模式”,该模式在全县推广学习。

  据了解,今年,偕乐桥镇福建村注册成立了福兴双季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全村的水田分为了3个片区。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会员后,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秧苗,社员可用成本价从合作社购买到肥料和种子,合作社统一组织翻耕和收割,这样,村民在降低种田成本的同时,还享受到了周到的服务,种田的热情明显提高。同时,外出务工、无法种田的村民可把责任田流转到合作社的会员手中,流转的价格由双方协商;而村里一些不适宜种双季稻的水田,合作社组织实行“稻油轮作”或者复耕后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避免了耕地的抛荒。

  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周典范与村干部等人一起,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和分片分组负责人会议,发动村上群众带田入社。但是有些群众还是不愿意种粮,周典范便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在村民们耕田时沿着一丘丘田跟村民讲政策。福建村村民周学强本不愿意种植双季稻,周典范四次上门做工作,在田边与其多次沟通,终于打动了这位村民。目前,福建村1710亩水田中的1620亩已经由合作社实行统一流转耕种,另外的90亩也改种了蔬菜,全村无一亩农田抛荒。“我们村原来没有合作社,就是农户请人耕田,一季就是140块钱一亩,现在只要80块钱。农户的成本降低了,种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福建村村总支书记黄保东说。

  同时,周典范还立足当地优势,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15年新引进“肉牛养殖基地”2家,100亩以上蔬菜基地2家,黑斑蛙、蛋鸡、野鸡养殖基地各一家,500亩黑茶基地一个,无花果种植基地一家,现实版“开心农场”农业开发公司一家;积极加大产业提升力度,“湘一”灰汤鸭、陶氏土鸡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00万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倚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