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区居民在踊跃捐款。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8月25日晚,在我县瑞景春天小区,众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为小区内误食蘑菇中毒的毛尚军一家募捐。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100元,200元……1000元,截至当晚9时许,一小时内现场筹集善款73683元。加上之前毛尚军的战友和爱心志愿者捐助的20000多元,爱心捐款达到了10万元。
据当地居民介绍,8月14日,家住煤炭坝镇60岁的毛先生到附近的山上采摘了蘑菇,当天中午一家人食用之后,毛先生及其儿子、儿媳、孙女均出现了不适症状。很快一家四口都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孙女因为病情严重治疗无效,已于8月16日不幸去世;经过几天的抢救,毛先生的儿媳周欢于8月26日不幸逝世。医生诊断表示,毛先生一家四口的不适症状均与服用了毒蘑菇有关。
毛先生采摘的这些蘑菇呈灰褐色,直径2—5厘米不等,现在宁乡县疾控中心已经派出了工作人员对此类蘑菇进行了取样分析。而对于陷入困境的毛先生一家,当地居民已经在社区的组织下进行了捐款。8月25日晚,社区工作人员将募集到的70000多元钱交到了毛尚军手中。
医生表示,毒蘑菇种类繁多,毒素成分复杂,一种蘑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因此普通市民切勿轻易采摘食用蘑菇,而一旦出现蘑菇中毒的症状,患者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催吐,同时保留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进行参考。
链接
如何识别毒蘑菇?
1、色:有毒的蘑菇通常颜色鲜艳,常呈红、绿、黄色,菇中央呈突起状,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而无毒蘑菇一般颜色不鲜艳,菇盖较平,伞面光滑。有毒蘑菇的伞柄上有菇轮,且容易折断,下部有菇托根部生有囊胞,伞柄很难用手撕开。而无毒蘑菇的伞柄上无菇轮,下部无菇托,伞柄易用手撕开。
2、味:有毒蘑菇的菇盖或受伤部位,常分泌出黏稠液体,有赤褐色,有辛辣等异味,菇盖撕裂后容易变色。而无毒蘑菇一般较为干燥,折断后分泌出的液体为白色,有特殊香味,菇盖撕裂后一般不变色。
3、验:用化学法鉴别,将毒蘑菇挤出的液体涂在纸上,干后滴一滴浓盐酸,20分钟后呈蓝色或立即变红,30分钟后变蓝。
居民如果在食用蘑菇1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怀疑吃了毒蘑菇,要大量饮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匙压舌根进行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还应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鉴定及救治参考,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路边的毒蘑菇不要采
仲夏以来,气候温暖湿润、是野蘑菇生长旺盛季节,食用野蘑菇风味令人垂涎欲滴。然而,时雨阵阵催毒蕈,蘑菇中毒揪人心。8月以来,我县煤炭坝、东湖塘、大屯营、横市等乡镇相继发生多起误食毒蘑菇的中毒事件,累计发病22人,其中重症病例4例。卫生部门特此提醒:要珍惜生命,切勿采食野蘑菇;饭店餐馆把好采购关,切勿购进野生蘑菇;如食用毒蕈中毒者,应及时入院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对症治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肖璋 刘胜华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