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县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实力园区、新型城镇、美丽乡村三大建设任务,指明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实力园区是基础,是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新型城镇是名片,是城市品味的提质;美丽乡村是家园,是涵盖全县最广大地区,涉及最广泛人口的民生之举、民心之策。从西部山区到东部丘陵,乡村辽阔,画卷广舒,我们应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多元投入,长效推进,让乡村美起来,靓起来。
一是建设内容应以环境整治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了,但农村环境逐渐恶化。白色垃圾随眼可见,几年不化;山塘水库投肥养鱼,水源不洁;河道上下采砂毒鱼,水浊虾亡;大好山川劈石伐树,植被不存;更有农户家庭,沉湎于麻将室、赌桌前,庭院不扫,抛荒不作。如此陋象,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当前,我县正处于爬坡过坳的关键期,县、乡两级财力有限,村级组织包袱重重,若大刀阔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明智之举。当前之计,首要在洁净环境上做文章。搞卫生,我们有广大的干部群众;治环境,我们有各类政策支持。营造一个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漂漂亮亮、舒舒服服的环境,这是我们当前应做好并且能做好的第一步。
二是建设力量应以人民群众为主。美丽乡村的最终受惠者是世代居于乡村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才是自已家园建设的主力军,要把画笔交给他们,美丽乡村之卷才能融情入景,见景生情。一方面,只有群众参与,才能凝聚建设合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是剔头的担子一头热,光有政府部门发力,乡村是美丽不起来的。要把所有的群众都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从自己的庭前院后做起,从自己的耕地菜园做起,形成全员动手、个个争先的良好局面,才能让污垢无处遁形,让懒汉无地自容。试想一下,130多万人搞卫生、护环境,乡村岂有不美之理。同时,群众最了解乡村实际,他们最懂得如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进行建设,路基护砌的石料哪里好,篱笆围扎的竹子哪里来,哪些传统的、民俗的文化要保留等等,通过群众之手装扮的乡村,才是最得人心的、最具有泥土气息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只有群众参与,才能保持美丽常态。久居鲍鱼之肆,则陋习侵染;生在芝兰之室,则品德生香。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外在美的塑造,培育、陶冶淳朴乡风、民风。所有的群众都参与进来,把造美的触角延伸到门楣柜侧,把护美的行动延续到年年岁岁。只有这样,美丽乡村既能让外在美长久地保持下去,更能让内在美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还需要广大共产党员带头参与。支部联村,机关的党员要走下去,不花拳绣腿扮样式,要动真碰硬下桩子,既带头干事,又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村上的党员要从自己做起,先把自家的卫生搞好,耕地作好,再带动上下邻居把屋场的环境搞好。做实事,群众才会信服,做好事,群众才会跟随。
三是建设资金应以多元投入为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资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石。要整合财政投入,县财政局将做好资金测算、筹措、整合工作,把相关涉农资金全部纳入整合和统筹安排范围,主要投入到生活垃圾处理、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治理、水库水源治理、主要公路建设等公共领域。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资金绩效管理,使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美丽乡村建设最需要的地方。要发展村级经济。各乡镇要做好规划,结合乡村实际,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参股等形式,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把美丽乡村理念融入产业布局之中,打造生态的、可发展的乡村经济,在乡村靓起来的同时,使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要发动群众出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以奖代补、共建共管等方式把群众最急需的一些建设搞起来。对于一些群众自主能做好的事情,切莫大包大揽,必须调动主动性,抑制坐、等、靠的陋习。要争取社会支持。要创新形式,积极对接,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建设,如:尝试把乡村道路、水库山塘的命名权给企业,以争取支持。对于一些有固定收益的项目,可组织PPP项目评估,用政府加社会资本的方式进行建设。同时,要充分挖掘各地人脉资源,上争外引,解决部分建设资金。
此际,我们着生态环境之彩,运人民群众之力,汇多元投入之资,共绘美丽乡村画卷。彼时,沩楚乡村蝶变,试问美从何来?美从乡间来,美从宁乡来。
(作者系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谭启良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