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见证精神的力量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柏松 编辑:陶湘 2015-07-08 10:36:45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有这样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在它面前,天大的困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这种力量,就叫精神的力量。

  7月5日,宁乡退伍军人、残疾农民刘金甫的抗日长篇小说《绝地重生》顺利出版发行。笔者了解到,他靠着每个月300多元的低保和抚恤金,加上妻子务农、女儿的资助,一直坚持写作。由于长期坐轮椅敲打文字,他的臀部几次长了疮,其中一次还在尾骨处出现了一个鸡蛋大的洞,里面的骨头都能看得见。然而,正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刘金甫已经完成了4部小说共150万字,其中包括2部军旅题材、一部情感题材和一部农村题材。

  毛泽东曾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在刘金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军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刘金甫曾在海南军区守备12师服役,董存瑞、邱少云是他的英雄偶像,不畏强敌、保家卫国是他的坚强信念,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他的战斗意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部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大学校、大熔炉。紧张艰苦的教育训练、令行禁止的铁的纪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因此,当他遭遇肢体残疾时,他仍能克服困难,用手中的笔“战斗”到底,展现了一个退伍军人的精神风貌。

  在刘金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就具有勤劳朴实、善良真诚的品质。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劳动,诠释着艰苦奋斗、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美德。刘金甫出生农村,是不折不扣的农民,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深圳打工,他都保持着农民的勤劳本分。因此,当他不能下地进行农事耕种时,他笔耕不辍,付出比常人千百倍的努力,硬是写出了150万字的著作。

  在刘金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文学来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文学创作者,要立足现实,把握时代特色,紧跟时代主流,创作的作品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满足时代的需求。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刘金甫带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敏锐地把握时机,及时出版《绝地重生》抗日长篇小说,让我们再次直面那道惨痛伤痕,缅怀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更思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柏松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