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6月28日,清华北大四川招生组在官方微博中互指对方花钱“买”考生,高校为掐尖而互掐旋即成为舆情热点,引发网民热议。
成绩发榜日,名校掐尖时。争抢高分考生,近年来在大学乃至中小学不断上演。恶性争抢生源,不仅严重损害学校形象,也折射出当前我国教育的病态。清华通过微博指责北大:“拿钱诱惑考生,不怕教坏小孩子吗?”北大立马回应清华:“过去五年你们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讲吗?”北大还堂而皇之地宣布:“招生组的承诺,一诺千金,目前报考各个专业的人数也十分合理,没有任何不满足的可能”。其实教育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颁布了26条招生禁令,其中一条就是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承诺预录取或者跟新生承诺高额奖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清华北大这算是叫板教育部禁令的自我举报信吗?有了这些线索,教育部和审计署乃至中纪委监察部是否可以按图索骥,严格审查一下高校招生中的违规行为?如果当真做个调查,为争夺优质生源,这些名校付出的成本,恐怕足以给不少的贫困生减免学费生活费了。从来锦上添花易,都说雪中送炭难。我们如果一任名校掐尖,教育公平何在、教改取向何在?
现在的公办中学,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好的学校,上重本线越来越多,差的学校,不单是重本越来越少,能上几个二本都不容易了。一些名校一个班可以考几十个北大、清华,而在有些地方,甚至一个城市,也连续多年出不了一个清华北大生。在高额奖学金的刺激和一本上线率的召唤下,农村优生开始挤往县城、省城名校。试想一下,清华、北大在我们湖南这样的教育大省总共招生也就100多人,而现在,在省会名校有的一个班就占去了几十名,这正常吗?面对他们这样“骄傲”的成绩,我们喊了多年的“教育均衡化发展”还有底气吗?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的一封1000多字的邮件在朋友圈中刷屏。邮件中,张志勇发出了不要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的呼声,呼吁社会不要再“逼迫”孩子们厌学、辍学,甚至走向轻生的道路;呼吁为功利的教育政绩观降降温,创造校长安静办学、教师安静教书、学生安静学习的好环境,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确实,只有从根本上对势利的教育观进行纠偏,社会上对“状元”进行畸形激励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小,争抢高分考生才会降温。几十年来日益功利的教育政绩观,将中小学教育一步一步逼向极端应试教育的轨道,整个教育除了为考试升学做准备之外,其它正常的教育都被边缘化了。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正值招生季,无论是重金收买,还是违规收取招生回扣把学生出卖,都是党纪国法所不允许的,也是与教育的宗旨严重背离的,一句话,招生要规范,不能搞买卖。
(作者单位:宁乡四中)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胡健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