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扫把王”邓建军 33年织就幸福人生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枫 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5-06-05 10:24:32
—分享—


图为邓建军正在织扫把。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有这样一个农民,既不羡慕外出打工的高收入,也不闲在家中无所事事,而是33年如一日,上山收集废弃的竹枝子,编织竹扫把,成为远近闻名的“扫把王”。他,就是老粮仓镇双舞村双江组的农民邓建军。

  超高的技艺远近闻名

  邓建军今年50岁了,从1982年起,他就跟父亲邓光汉学织竹扫把了。至今,已织了33年。在这漫长的33年中,对他来说,最艰苦的事,莫不是到大山上捡竹枝子了。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村里没有修好公路,捡下来的竹枝子,只能从大山里一步一步地挑回家。一百多斤的担子,从横市的分水坳、杀牛坳挑回家,其间的路程就有20多里。邓建军清楚地记得,刚开始挑的时候,肩胛都磨得稀烂,脚板也磨出了血泡。

  1982年,邓建军头一回送竹扫把,是用扁担挑到枫木桥供销社。5毛钱一个,20个竹扫把,卖了10块钱。“别看那10块钱,在那个年代要抵现在100多块钱呢。”邓建军说,当时手捧着辛勤得来的劳动报酬,更加坚定了编织竹扫把的信心!

  到了1992年的时侯,邓建军的一个扫把,就卖得了2块钱。2010年,卖得了5块钱。到今年,卖得了10块钱。他的竹扫把,从外表看,很美观,棱角分明。用手一摆,只感到沉稳、结实。每一个竹扫把,都一个样,就像用模子印出来的。十里八乡的人,都夸邓建军织的竹扫把好。邓建军为此从来就不愁销路。销到了横市、滩山铺、双凫铺等地。近日仙洪坝村一个在长沙打工的男子邓某,代表工厂采购部,一次性在邓建军那里订购了一百个竹扫把。

  “这几天忙呀,要把一百个扫把子赶出来,晚上还得加班才行”!邓建军吸了一口烟,笑眯眯地说。

  织扫把一织就是33年

  自从村里修了水泥路以来,邓建军再也不为挑竹枝子发愁了。他只要把竹枝子打好捆,挑到山脚下的水泥路边,装上请来的平板车,就轻轻松松到家了。

  以前外出卖竹扫把,用肩挑,单车拖,现在用摩托车、三轮车拖。拖一车竹扫把,到双凫铺,20分钟就到了。以前骑单车,要一个多钟头呢。

  织竹扫把这个活,以前就只有那些老年人干。年轻人都不愿意干。邓建军18岁时就织竹扫把,从来就没想过“干”与“不干”的问题。他说:“只要一天能挣到工钱,就是了不起的事了!”

  他还总是笑嘻嘻地说:“织扫把子好呀,一不晒太阳,二不受人管,三不愁没钱用”!

  确实,邓建军就坐在正屋旁的杂屋子里,所用的工具就只有一把砍刀、一把剪刀;所用的原材料就只有竹枝子、竹把和绑带。他不紧不慢,时不时吸根烟,喝杯茶。一天下来,二十多个绿色环保的竹扫把就搞定了。二百多块钱到手了。家里建了雪白漂亮的楼房了。楼房里摆满了时尚的家具了。银行卡里的钱也有几十万了。就等着儿子讨堂客、自己抱孙子了。

  比起那些在工地上挑砖粉墙、在田里挥汗如雨的农民来说,他确实要轻松快意些。

  他就是那样,在正屋旁的杂屋子里,一坐就是33年。33年,他织了多少个竹扫把?他自己也搞不清。33年,谁也不会相信,他每年只给自己放十多天假,就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十三。除此之外,再无假日。他坐在那间杂屋里,抑或走在深入大山的途中,默默无闻。他的青春,就那样撒在杂屋里,播在大山深处,无踪无影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魏枫 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