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狮子型”干部自古有之。大禹奉帝舜之命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定力可法;秦国李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谏逐客书》说秦王取消逐客令,挽救万千卿客,成就秦之伟业,其魄力可敬。新时期更呼唤“狮子型”干部。欲治兵者,必先选将;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在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加强“狮子型”干部培养选拔,让一批批敢于担当、敢于破难、善于攻坚、善谋发展的“狮子型”干部脱颖而出,关乎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从想变“狮子”到像“狮子”,充分实现内外升华,锤炼成为“狮子”,是干部成为“草原之王”的必由路径。
一、强学习,提素质,培养干部变“狮子”
“狮子型”干部的品质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要靠学习、改造、培养等途径造就。要把干部培养成“狮子”,必须强化其学习,促使其想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全面提升其素质,使之拥有源自内心的变“狮子”的渴求与冲动。一是以德为重,真学真用,解决“不想为”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凝魂聚气,着力心灵触动,开展了机关干职工“七问”(问个人形象佳不佳、问遵守纪律严不严、问看见垃圾捡不捡、问责任落实够不够、问工作照顾吃没吃、问为单位贡献多不多、问服务百姓好不好)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干职工知识技能测试,主要测试沩山的风土人情、宁乡的基本县情、国家的大政方针,对考试成绩差的由党委书记组织集中谈话,先进带后进,鞭策其主动学习。实行干职工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制度,主动上台发表竞岗演说,让真正想为、能为、善为的干部走向关键岗位。二是以才为先,善学善用,解决“不会为”问题。从2012年起,我们精心打造“僧人讲禅、教师讲学、干部讲课、老人讲德”的沩山讲坛,已推出特色讲座40余场,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四比四看、四进四送”活动,比精读必读书目,看谁认识更深;比作读书笔记,看谁作得更好;比公开讲课,看谁讲得更好;比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看谁律己更严。进景区送政策,进企业送服务,进村组送精神,进农家送温暖,干部干事创业能力获得深度锤炼。
二、勤思维,保激情,锻炼干部像“狮子”
“狮子型”干部的成长,需要用制度约束、以规矩“驯狮”,也需要阵地磨砺、用平台“赛狮”。双管齐下,方得始终。一是强化硬约束,划定“不能为”的底线。我们在全县率先成立乡绩效考核办,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对干部的绩效进行综合性考核。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强化日常出勤督查,及时通报缺勤行为。规范干部用餐行为,公务接待一律定点机关食堂。二是划分硬责任,切断“乱作为”的根源。在“两带两为”(机关带基层,我为景区树形象;党员带群众,我为景区添光彩)党建主题活动持续深入推进过程中,全乡213个村民小组全部召开户主会,都有分片包干的乡党政领导和普通干部参加。通过这一途径,环境卫生、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等发展思路家喻户晓,全乡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局面深度形成。2012年以来,从党员大培训到组长大走访,到户主大联动,再到群众大深入,一年一主题,一年一活动,干部工作有激情、有想法,主动投入到沩山经济社会发展中。
三、善创新,重执行,造就干部为“狮子”
成熟的“狮子型”干部,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执行力,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一是积极探路,解决“不敢为”的问题。在美丽沩山建设过程中,我乡着力创建全省首个“拒塑”乡镇,干部带头唱响“拒绝塑料袋、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的口号,“拒塑”行动深入人心。推行环境卫生“6s”管理机制,以“整理、整顿、清洁、清扫、节约、安全”来规范环卫工作,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坚持“禅都小镇、生态沩山”的发展定位,关停所有工矿企业,深入开展植树造景、庭院美化,打造河道公路生态景观。种种举措带来全新成效。我乡不但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还获“中华环境优秀奖”,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二是主动作为,解决“不实为”的问题。坚持“民生至上”理念,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近三年,乡财政直接支付各类民生债务6700余万元。贯彻“脚步为亲”精神,乡党政主要领导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带头走访党员组长,全乡213个组长全部走访到位。在“听民声,解民忧,促平安”大走访活动中,“九访九问九帮助”深入推进,使征地拆迁、信访维稳、危房改建、扶贫济困、教育医疗等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沩山的发展,曾经是雄关漫道铮如铁、现在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未来是乘风破浪会有时。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沩山需要众多“狮子型”干部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以“善作善成、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常态,融入新节奏,引领新发展。
作者系沩山乡党委书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蒋改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