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益电影如何破除尴尬局面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新春 编辑:陶湘 2015-04-08 10:33:18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出生的人,大多有过看露天电影的经历。那时为看场电影,常要走五六里路,翻几座山。去迟了,根本没地方站。
        现在电影下乡,早已失去往日热闹。早些时候,我们在偕乐桥福建村组织放电影,可容纳500多人的村部前坪,稀稀落落站了百来人,一部影片还没放完,人就走了一大半。村支书黄保东无奈地说,“我们还动员了村五老上门做了宣传,可就是没多少人来看。”
        笔者从县电影公司了解到,他们每年要放映近5000场,全县400多个行政村,每个村要放映4到5场。据下乡放映员介绍,他们确实遇到十几个人看电影的情况。
        公益电影下乡何以遭受冷遇?原因有多方面的。一方面,青壮年男女大都外出打工,农村成为“留守村”,观众自然减少;另一方面,农村条件改善,多媒体数字电视、宽带网络进入农村,娱乐方式多样化,导致电影吸引力下降。送下乡的免费电影往往放的不是村民所喜欢的,缺乏吸引力。
        如何破解当下这种尴尬局面?
        主管部门要真正重视电影下乡公益活动的重大意义——这是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契机,是实现农村文化小康的一大抓手。要组织好片源。农村观众喜欢观看农村生活片、喜剧片、战争片,花鼓戏影片,少放些商业片。其次,要区别不同地方的情况,实施分流放映。针对“留守村”观众人数少的现状,在特定的节日,如老年人节,组织村民集中在一起观看电影;有线电视、互联网络通村入户的地方,若确实不需公益电影送上门,就少送点。沩山、巷子口等偏远贫困山区,那些地方的电视也只能用天线接收一两个或两三个台,可以多放几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新春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