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控制碳排放,以目前的增温速度发展下去,100年后上升的海平面会将珠三角淹没!”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导郑卓教授在广东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抛出惊人观点。事实上,我们已经在为过度使用能源和高碳排放付出代价。近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的升温速度几乎是过去100年升温速度的两倍。因干旱、冬春低温、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各种气候灾害以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3月18日举行的英国低碳周广州与湖南碳交易建设及运行经验交流会上,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Andrew Massey说道:“如今我们都对全球面临的气候挑战有了新的认识。气候变化没有地界,我们都应为此作出贡献。”
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日趋加剧,控制碳排放逐步被提上国际话题。我国在北京、广东、上海等7个省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碳峰值、碳配额、碳交易、碳确权等新名词伴之衍生。从对“碳”的一知半解到玩转碳资本,自2012年9月11日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以来,短短2年多时间,广东迅速成为了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市场。在广州开会的3天,空气质量一直停留在“优”的等级。在国家试点的推动下,广东已尝到绿色经济的甜头。
湖南作为资源大省,也是“高碳”输出和消费大省。在我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中再造一个新湖南征途上,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绿色经济,成为湖南经济谋求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一的湖南,如何用好森林碳汇,在全国碳排放市场全面开放之前尽早开展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将为湖南赢得更多的发展先机与空间。而在构建“两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迫任务下,已经占据工业产值近70%的园区亦无法“逃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挑战。
在历史所赋予的使命面前,工业园区尤其是作为全省低碳试点示范园区的金洲新区,更应该勇挑重担,积极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首先要打造低碳技术投资的“总部经济”,以低碳技术孵化反哺绿色产业发展。在“湖南省大学科技园”建立低碳孵化器,专门支持湖南乃至全国的初创期和中早期企业在孵化园落户,培育、加速和促进低碳技术初创企业实现规模化,并汇聚低碳技术供给方和需求方,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和交流,推进低碳技术的交易,促进低碳技术向绿色优势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其次要加强与绿色金融资本的合作,以低碳基金推动减排战争。设立低碳产业基金,为园区低碳项目开展融资服务,与国内外绿色资本进行沟通交流,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低碳项目融资机制,助推园区低碳项目发展。通过碳市场的规范提高企业高排放的成本,促进企业加快形成排碳有成本、减排有收益的意识,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为空气质量买单,让自愿参与到节能减排战争中的企业享受到减排的红利。
专家指出,“如果人类不约束自己的行为,继续像现在这样粗放地利用能源,不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尚未经历的前所未有的灾害天气将大幅增多。”为了维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全社会都应该参与到低碳这场战争中来,不单是为自己赢取“碳积分”,而是,空气这张账单,我们谁都买不起! (作者单位:金洲新区工业集中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田奇晖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