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据《河南商报》报道:2月26日下午,在濮阳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一处人工湖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教学院大三学生孟瑞鹏为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溺亡。正当众多媒体和读者为其点赞时,却传出不同的声音——没有证据证明孟瑞鹏是因救人而牺牲。并且,这一说法的最有力佐证者,是两名被救儿童及其家长。两种观点对峙三天后,濮阳警方公布,经还原事实真相认定,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落水儿童母亲则承认,因害怕担责任,教小孩说了谎话。
这则题为《大学生为救2名儿童溺亡,家长怕担责让小孩撒谎》的新闻,报道内容的时间跨度仅有六天,且核心现场有不少目击者,但情节却是一波三折。如为了帮孟家讨回公道,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还派出了律师团。由于大量“有力证据”指向“孟并非因救人而牺牲”,清丰县相关部门还准备发布情况通报。不过,随着濮阳市公安局的介入调查,这一计划公布的“情况通报”很快作废,随之而来的是认定“孟瑞鹏溺亡前有救人行为”。此时,落水儿童的母亲也直接还原了事实真相。当时,她带了三个孩子去人工湖旁玩,因护栏松动致使两个孩子落水,附近的孟瑞鹏听到呼救后跑过来跳水救人。两个孩子被救了上来,孟瑞鹏却不幸溺亡。
一位大学生见义舍身,应是深度激发着当今社会的正能量,却生出这么多是非曲折来。究其根本原因,是有人在竭力倡导“他责任”(即将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于是,便有一名落水儿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一个男的过来了,他拿着手机不知道在干什么,他用脚往后一跺,那个栏杆掉下去了,然后我们三个都掉下去了。”对于孟瑞鹏的衣服、手机、钱包为什么都在岸上这个问题,一名落水儿童的家长这样解释,因为当天气温不低,孟玩耍时嫌热脱掉放在长凳上。甚至还有一名落水儿童的家长说,如果不是孟瑞鹏用脚蹬栏杆,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掉下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名被救的落水儿童,年龄分别为4岁和7岁。“孩子太小,不大可能受外界干扰,证言可信度较高。”在真相大白前,便有这样网友分析。然而,正是这样小的孩子,在家长倡导“他责任”的“谆谆教导”下,曾向媒体和公众撒下大谎。这样,在令人寒心的同时,不得不令我们为这两个幼小的孩子担心。从某种角度来说,在这一事件当中,受害最大的恐怕就是这两个孩子。如此一折腾,在今后的人生当中,他们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怕会大打折扣。
清丰县离得很远,倡导“他责任”的现象却在我们身边存在不少。比如,一些洗车店长期占用人行道上洗车,使得过往行人通行不便甚至衣服被洗车水溅湿,却认为“我本在洗车你就应该注意绕道”,全不顾自己应承担违规洗车的责任;比如,在营运过程中,出租车司机普遍不打表,却能找出“黑的士整治不到位抢了生意”等许多理由来,全不顾打表计费是自己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再比如,出现有人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的现象后,便有职能部门发出“切莫采食野生蘑菇”的声明,全不顾人类采食野生蘑菇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自己应该承担教大家辨别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的责任。
千方百计避开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想方设法将责任往他人身上推,这是倡导“他责任”者根本做法。因此,倡导“他责任”者,颇有刺猬的个性。隔得远些,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严重影响。但是,一旦到彼此依靠或抱团取暖时,“刺猬”之间必定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相互伤害。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龚再蓉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