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县委县政府对100名种粮标兵给予重奖。如此大规模、高规格奖励种粮标兵,传递了一个鲜明的导向,表明“粮食大县”对粮食生产不仅没有丝毫放松,还以更加积极和坚决的态度,调动和鼓励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这些种粮标兵,他们种粮一般在百亩以上,多的上千亩。为宁乡连续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令人敬佩,向他们致敬。“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天大的事。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能够用来种农产品的地方却很少,三山六水一分田。中国只占世界7%的耕地,却承载着解决世界20%的人口吃饭问题的责任。所以“米袋子”始终是各级领导的牵挂。今年的中共中央1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这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12年的中央1号文件关注“三农”。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省长必须承担起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更加突出了粮食安全的属地主体责任。按属地管理原则,市长、县长、乡镇长、村主任,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虽然种粮很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低、工作强度大,许多人都以跳出“农门”为目标。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变得十分容易,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力转移到城市或者工厂就业。农村留下了的是“386199”部队。而种粮重担基本落在了“3899”部队肩上。过去的“农民伯伯”,如今成了“农民爷爷”、“农民奶奶”。有的地方,那曾被农民朋友视为“命根子”的耕地,甚至长满了野草。这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令人痛惜。
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当下,“饥饿”已淡出记忆。特别是持续的粮食增产,丰衣足食已是常态。现在许多农村家庭甚至放弃了传统的“粮仓”,每年到收储粮季节,国家储备“仓容”都会告急。在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的状况下,个人层面似乎早已不把“粮食安全”看成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的就是如何逃离乡土。但人口总量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及城镇化发展,必然会造成粮食总消费的刚性增长,这种增长,需要依赖粮食增产和进口的增长。在正常情况下,进口自然不成问题。但遇到非常情况,如战争或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粮食安全问题就会凸显。所以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事关国计民生。这也是党和国家强调粮食安全属地主体责任的原因。
种粮大户的出现,是市场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严重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是必然趋势。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的撂荒现象,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种粮大户和种粮合作社能够更好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种粮大户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效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视种粮为职业,而且凭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获得了比外出打工更更高的回报,使种粮变得更有体面。他们是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农民的代表,值得点赞。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是全党全民的头等大事,这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载体中,落实到田间地头。不让每一寸耕地荒芜,这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拥有土地使用权人的责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