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不少人又开始议论给小孩多少压岁钱的事。新春佳节给小孩发压岁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风俗。过去流行一句俗语:细伢子盼过年,大人盼插田。那个年代过年时给小孩几个糯米粑或几角钱,便可皆大欢喜。这种极为简单的赠予也代表着人们对后一辈的祝福与希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给小孩的压岁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可谓年年加码,涨得比物价还快。一次五十、一百,甚至数百逾千元也不再是稀罕事。压岁钱变味了,于是麻烦也来了。曾听人闲聊,称多给自家小孩一些压岁钱无所谓,但如果亲朋好友带小孩登门就确实有些棘手。因为给多了舍不得,拿少了没面子,让人左右为难。压岁钱究竟给多少?没有标准,却又存在潜在标准,那就是攀比心理。而这种攀比心理也给人增添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和无形的精神压力。
而拿了大额压岁钱的孩子,一方面容易攀比,以得钱多为荣,另一方面容易乱花,不理解挣钱的辛苦。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更有甚者,压岁钱有时成为一种变相的送礼、贿赂,使原本添喜的压岁钱变了味,其副作用不可小视。
当然,给压岁钱是过年的一个习俗,轻易去掉,肯定会让年味淡了很多。笔者认为,最好不用钱而代之以“压岁书”、“压岁文具”的形式。其实孩子们盼过年,盼是的在过年期间,能痛痛快快、开开心心地玩耍,致于压岁钱多少并不重要,莫让压岁钱变味才是正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喻履冰 小范婷
编辑:陶湘